有重大误解和胁迫的合同是否有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效力 > 合同效力纠纷法律知识

有重大误解和胁迫的合同是否有效

点击数:33 更新时间:2024-12-17

 
167278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签订合同时要遵守一定原则的,而诚实信用、平等是最基本的原则,有些合同是可能无效的,那么有重大误解和胁迫的合同有效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重大误解和胁迫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一、合同的无效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因重大误解和胁迫下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并要求过错方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根据法律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以下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1.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当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时,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如果当事人请求变更合同,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撤销合同。

二、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根据法律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应当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如果无法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则应进行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则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违反合同原则的法律后果

一、违反平等原则

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违反平等原则,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根据法律第五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所订立的合同。

二、违反合同自由原则

当事人违反合同自由原则,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根据法律第五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所订立的合同。

三、违反公平原则

当事人违反公平原则,导致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不对等,使合同显失公平。根据法律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所订立的合同。

四、违反诚实信用原则

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致使对方对合同性质、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重要内容产生“重在误解”而签订合同。根据法律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所订立的合同。

五、违反善良风俗原则

当事人违反善良风俗原则,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根据法律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另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该合同无效。
延伸阅读
  1. 如果后续贷款担保人不知道,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2. 价格欺诈的定义与法律规定
  3. 虚假广告的法律定义及表现形式
  4. 如何实现便捷的保险索赔
  5. 探望权的立法基础

合同效力热门知识

  1. 借款合同错误解决方法
  2. 一、单项选择题
  3. 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探讨
  4. 保证人的主体资格
  5. 房地产买卖合同的生效时间
  6. 天价鱼案:明码标高价,你情我愿也并非代表公平交易
  7.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
合同效力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