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押物虚假时合同有效吗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2-29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出质为债务担保的,要签订质押合同,出质人将质押物交给质权人保管,如果是权利质押的,有些权利需要进行登记,那么质押物虚假时合同有没有效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质押物虚假时合同的效力问题
一、虚假质押物导致合同无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存在时,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1.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利益;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如果质押合同中的出质物是虚假的,即属于欺诈行为,那么该质押合同将被视为无效,出质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质押担保的范围规定
质押担保的范围是指出质人所承担的质押担保责任的范围。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以下内容:- 主债权及利息:指主合同中约定债务人应履行的合同义务,不包括利息以及其他因主债权产生的附随债权。- 违约金:指主合同当事人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给付对方的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损害赔偿金:指债务人未履行合同,给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债务人应当赔偿的金额。- 质物保管费用:指质权人在保管质物期间所支出的费用,例如对质物进行必要维护所需费用、动物饲养费等。- 实现质权的费用:指实现质权时所需的一切费用,例如质物估价的费用、质物拍卖的费用等。当事人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约定质押担保的范围。如果没有明确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时,将适用担保法关于法定质押担保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约定的质押担保范围可以小于法定担保范围,也可以超出法定担保范围,只要约定的范围不超过主债务范围,并且不违反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该约定即为有效的,并受法律保护。
三、最新资讯(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如果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