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2-31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
当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利用对方处于弱势地位的情况下,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劳动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如果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或者排除劳动者的权利,劳动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如果劳动合同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劳动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根据《合同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标的物或者标的服务的内容。
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标的物的数量或者标的服务的量。
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标的物的质量要求。
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标的物的价款或者标的服务的报酬。
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
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违约责任的内容。
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解决争议的方法。
根据合同的种类和标的的不同,还可以包括其他必备条款,例如合同正副本的份数,补充协议和附件的效力,合同是否公证或见证,合同中的定义条款,合同的生效条件,商业秘密的保护,合同的有效期限等。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法》第12条只是关于合同条款的任意性规定,是建议性或指示性的。原则上,合同成立应具备“名称或姓名、标的、数量”三个条款,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成立存在争议,人民法院能够确定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标的和数量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同成立。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对合同欠缺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内容,当事人达不成协议的,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等有关规定予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