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要约邀请有法律责任吗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2-0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要约邀请是指希望他人给自己发出要约的行为,要约邀请有很多,例如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等,那么发出要约邀请有法律责任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发出要约邀请的法律责任(《合同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要约邀请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发出要约邀请的行为是具有法律责任的。当要约人按照要约邀请的规定向要约邀请人发出要约后,要约邀请人有责任根据要求作出承诺。
要约邀请的定义要约邀请是一种表达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都可以被视为要约邀请。
商业广告作为要约邀请的情况如果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的规定,那么它将被视为要约邀请。
导致要约失效的情形(《合同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要约失效的含义要约失效指的是要约丧失了法律效力。一旦要约失效,要约人不再受其约束,而受要约人也失去了承诺的权利。要约失效后,合同将无法成立,即使受要约人表示同意也无效。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要约失效的情形包括以下四种:
1. 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时如果受要约人明确表示拒绝要约,或对要约进行了修改、限制或扩张,并且要约人收到了拒绝要约的通知,那么要约即失效。即使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再次表示同意,这将被视为发出的新要约。
2. 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只要要约人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撤销要约,那么要约即失效。
3. 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要约的有效期限是受要约人可以承诺的期限。如果在该期限届满时,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那么要约失效。如果在该期限届满后,受要约人又表示接受要约,那么这只能被视为一种新要约,而不是承诺。
4. 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如果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进行了实质性的修改,那么对于修改后的“承诺”将被视为受要约人对要约人发出的新要约,这实际上是对原有要约的拒绝。
最新资讯(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要约邀请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五条的规定,要约邀请是一种表达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都可以被视为要约邀请。
商业广告作为要约邀请的情况如果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的规定,那么它将被视为要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