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新规定结婚年龄受限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5-01-13
结婚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但是我国法律对结婚的年龄是有所规定的。未达到结婚的年龄一般是不能领取结婚证的,这也是一种管理制度,当然每个国家的结婚年龄有所不同。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为大家整理相应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新婚姻法法定结婚年龄的规定
新的《民法典》生效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生效。同时,《婚姻法》及其相关解释的有效时期为2020年12月31日截止。根据新的司法解释颁布替换的规定,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将失效。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
根据《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结婚年龄规定为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维持婚姻法的规定
婚姻法关于法定结婚年龄的规定并未改变,仍然保持着1980年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根据婚姻法第六条的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法定结婚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也就是说,男女双方未达到这个年龄就不能结婚,只有达到或超过这个年龄才可以结婚。至于结婚的最高年龄,则没有限制。婚姻关系的性质和特点要求男女当事人必须达到适婚年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具备必要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在处理婚事时做出判断,并在婚后承担对家庭、子女和社会的责任。婚姻法确定的男二十二周岁、女二十周岁的法定结婚年龄,既考虑了男女青年的身心发育,又考虑了国家人口控制以及城乡群众的接受程度,符合我国的国情。
提高法定结婚年龄的建议
鉴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且人口增长迅速,一些人在婚姻法修订过程中主张提高法定结婚年龄,例如将男性的法定结婚年龄提高到二十五周岁,女性的法定结婚年龄提高到二十三周岁。还有人主张将男女的法定结婚年龄都提高到二十五周岁甚至二十八周岁。然而,这种观点难以被更多人接受。男二十二周岁、女二十周岁的法定结婚年龄,在我国历史上以及与世界各国相比已经是最高的了。此外,一些部门提出,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单位、组织和个人不遵守婚姻法关于法定结婚年龄的规定,不允许已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人结婚,这引起了群众的不满。一些单位、组织和政府部门为了贯彻计划生育国策,完成晚婚指标,除了进行宣传、动员和说服群众晚婚外,还强行阻止一部分已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但未达到晚婚年龄的人结婚,导致法定结婚年龄变得形同虚设,给人们留下政府不遵守法律的印象。因此,他们建议在本次婚姻法的修改中,将法定结婚年龄与国家政策规定的晚婚年龄保持一致,这样既能体现依法行政,又便于操作和执行。然而,这个意见并未被采纳。国家政策、某个行业、某个单位或组织的规定不得与国家法律规定相违背,如果发生冲突或矛盾,应以国家法律规定为准。男二十二周岁、女二十周岁是婚姻法明确规定的男女双方可以结婚的法定结婚年龄,有关部门的晚婚年龄不能取代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有关单位、组织等不开具当事人可以结婚的证明信的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不应得到支持。在婚姻法的修改中,一些部门和人士提出,男女双方当事人是否结婚完全是双方当事人自己的事情,当事人结婚登记时,为什么还要所在单位出具证明信,表明是否同意结婚呢?这种做法是否妥当、是否必要,是否违背了男女双方当事人结婚不得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干涉的规定?这个提议是有道理的,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修改有关结婚登记方面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