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资本与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1-0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国际经贸活动中十分活跃的部分。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存在着重大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总量和高端服务贸易领域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对此现象,许多经济学家已从要素密集度、人力资本、竞争优势等角度来解释,本文在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组织资本这一更为抽象的高级生产要素,拓展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来源,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不平衡这一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传统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及存在缺陷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1817年,李*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这一理论随后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成为经济学家研究国际贸易的逻辑起点。
要素禀赋论的提出
**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论,他们假设各国同种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认为一国的比较优势取决于各国或各区域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差异,以及不同商品生产要素使用密集形式上的差别。在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中,生产要素一般只包括普通劳动力、资本与土地。
人力资本理论的引入
舒*茨与贝*尔提出并论证了人力资本理论,他们将人力资本列为新的生产要素,用来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比较优势。舒*茨认为,人力资本的差异是导致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也是决定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类型的因素。卢卡斯以阿罗干中学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并将国际贸易引入其中。杨*凯和博-兰从专业化和分工的角度扩展了贸易内生比较优势的分析。格罗斯曼和麦吉从人力资本配置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
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
在服务贸易领域,学者普遍认为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一种具体形式,并且存在比较优势。因此,人力资本与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关系同样适用于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之间。萨皮尔认为,在运输服务贸易上,物质资本丰裕的国家具有比较优势,而在保险和其他私人服务贸易上,人力资本丰裕的国家具有比较优势。格雷.贝克和哈罗德.米瑟进一步提出,除了劳动力和资本的比较利益外,人力资本这一服务产品所独有的生产要素是决定服务比较优势的最主要因素。密*文认为,现代服务贸易以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为主,而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培训以及研究与开发获得的,因此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取决于一个国家提供教育、培训和研究与开发等基础设施的能力。同时,他们都认为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具有动态性,因为人力具有流动性,并且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获得。随着发展中国家高级生产要素的积累,也可以在这些要素密集度高的服务业部门取得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