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4-11-0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中国与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刑事司法协助时,参照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的规定,中国与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刑事司法协助。
对于向中国提出的刑事司法协助请求或者应中国请求提供的文件和证据材料,根据条约的规定办理公证和认证事宜。如果没有条约或者条约没有规定的情况,按照互惠原则办理。
公诉案件是由国家公诉机关即人民检察院提起的,而自诉案件是由被犯罪行为侵害的公民、个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近亲属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
公诉案件中的犯罪行为一般来说比较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性也比较大。一旦公诉机关认为所指控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对被告人定罪和处以刑罚,除非人民法院准许撤回起诉,否则人民法院必须根据审理中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依法作出有罪或无罪判决。而自诉案件中的犯罪行为多数不甚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性也较小。因此,自诉人在判决宣告前可以与被告人自行和解或撤回自诉。对于告诉才处理和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可以进行调解。
根据庭审方式改革的需要,现行刑事诉讼法弱化了公诉案件进行庭前审查的实体内容,基本上实行程序性审查。即只要审查符合“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的要求,人民法院就应当决定开庭审判。而自诉案件则需要经过两次审查。第一次是立案前的程序审查,审查是否符合立案标准。根据立案和审查分立的原则,审查的主体应是专门审查立案的人员。第二次审查是开庭前的实体审查,审查是否符合“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开庭审理必备条件。符合开庭审理条件的案件应转到开庭审理程序,不符合开庭审理条件的案件应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裁定驳回起诉。审查的主体是负责审理该案的审判组织人员。
1. 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反诉。而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虽然有权对司法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提出控告,但绝不能就案件事实本身对司法人员提出反诉。
2. 自诉案件的被害人作为自诉人,如果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决不服,有权在法定上诉期内按照法定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享有独立的上诉权。而公诉案件的被害人没有独立的上诉权,无权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提出上诉,只能在收到判决书五日内,请求人民检察院在法定期限内按照法定程序提起抗诉。
自诉案件中的被害人是自诉人,居原告地位。而公诉案件中,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居原告地位,被害人则处于证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