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3-10-22
金融机构应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纳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发展战略中,统筹规划并落实人员配备和经费预算,以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
应完善金融消费者风险偏好、风险认知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制度,以确保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适当的金融消费者。
金融机构应审慎经营,采取严格的内控措施和科学的技术监控手段,严格区分机构自身资产与客户资产,不得挪用、占用客户资金。
金融机构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地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可能影响其决策的信息,充分提示风险,不得发布夸大产品收益、掩饰产品风险等欺诈信息,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自行决定是否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不得强买强卖,不得违背金融消费者意愿搭售产品和服务,不得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不得采用引人误解的手段诱使金融消费者购买其他产品。
金融机构不得设置违反公平原则的交易条件,在格式合同中不得加重金融消费者责任、限制或排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利,不得限制金融消费者寻求法律救济途径,不得减轻、免除本机构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金融机构应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主体责任,建立多层级投诉处理机制,完善投诉处理程序,建立投诉办理情况查询系统,提高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质量和效率,接受社会监督。
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强化金融消费者教育,积极组织或参与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广泛、持续的日常性金融消费者教育,帮助金融消费者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和诚实守信意识。
金融机构应尊重金融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不得因金融消费者性别、年龄、种族、民族或国籍等不同进行歧视性差别对待。
金融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第三方合作机构的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严格防控金融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保障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
这份《意见》的全面落实将改变金融消费者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前的弱势地位。同时,希望能尽快制定金融消费者保护专门法律,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法律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