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2-09
借款用途是信贷业务的关键之一,也是贷款人在贷前审查和贷后检查中严格审视的重点。借款用途必须符合国家、地方以及相关行业和部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且必须合法。此外,借款用途还必须合理,能够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满足个人借款人基本生活需求。一旦借款人获得贷款,必须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信贷资金,否则将面临贷款人的经济制裁。
借款人必须能够提供可靠的还款来源,这也是贷款人在贷前审查和贷后检查中严格审视的重点。
根据《贷款通则》的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得向自然人发放外币贷款。因此,借款币种包括本币和外币。
借款金额必须符合贷款人的业务规则,必须在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范围内,并与借款用途保持一致。
借款期限是指借款人使用贷款资金的时间段,一般从借款人签署借据开始计算。借款期限的长短与借款用途、借款金额密切相关。在贷款人同意的情况下,借款期限可以适当延长,即进行贷款展期。
贷款利率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和上下浮动幅度设定,与借款期限、贷款风险和贷款状态紧密相关。借款期限越长,利率水平越高;风险越大,利率浮动幅度也越高;贷款状态指正常还是逾期,逾期贷款将按照《贷款通则》和借款合同的约定计收罚息。
除少数信用贷款外,借款人必须按照《合同法》和《担保法》的规定向贷款人提供可靠的抵押、质押或保证担保。
贷款资金的发放方式包括一次发放、多次发放和循环发放。一次发放是指一次性全额拨付贷款金额;多次发放是按照借款合同约定分批拨付贷款的部分金额;循环发放是在一个贷款额度控制下,借款人还款后可以重复申请借款,实现循环拨付资金。根据贷款资金的拨付对象,发放方式可以向借款人发放或向借款人的债权人、合作方发放,例如个人住房贷款中只向借款人的购房经销商发放。
还款方式主要包括利随本清、定期还息到期还本和分次还本付息等形式。分次还本付息又可以采用等额还款法、递减还款法和等比递增还款法等多种形式。
还款手段包括现金、支票和委托扣款等多种方式。目前,在分次还款中,常采用借款人在贷款行开立活期储蓄账户,并委托贷款行按月从该账户扣款的方式。
如果借款人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归还贷款本息,贷款人有权终止发放贷款并提前收回已发放的贷款本息。借款人无力清偿债务时,贷款人有权处置抵质押物或要求保证人履行担保义务。处置抵质押物的费用由借款人承担;如果处置抵质押物后剩余的价款足以清偿贷款本息、罚金和其他费用,则归抵押人或出质人所有;如果处置抵质押物的价款不足以清偿贷款人的债务,则根据《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单位借款人和保证人承担有限责任,个人借款人和保证人则需承担无限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