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如何退出代持股份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资产管理 > 公司股权转让法律知识

个人如何退出代持股份

点击数:55 更新时间:2024-05-07

 
160941
依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股东履行出资的责任后,就可以拥有公司的股权,而有些出资人出资后,没有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股权登记,而是以他人名义进行登记,那么个人怎样退出代持股份?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个人如何退出代持股份

依据我国公司法相关规定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个人如果希望退出代持股份,可以选择将股份转让给实际出资人或者第三方,并且需要前往工商管理部门办理股权变更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部分股权。如果股东希望将股权转让给非股东的第三方,需要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的同意。股东应当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在接到通知后三十日内未答复的,将视为同意转让。如果半数以上的股东不同意转让,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如果不购买,则视为同意转让。经过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应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如果协商不成,则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如果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有其他规定,则按照公司章程执行。

股权代持协议存在的风险

一、协议的合法性

目前,司法解释认可了一般情况下代持协议的合法性,但是如果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则协议将被视为无效。

二、条款约定不明

目标公司的股权在未来可能发生多种变化,代持协议应当预见到这些可能发生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约定。

三、实际出资人难以确立股东身份的风险

虽然司法解释肯定了股权代持协议的效力,但是投资权益并不等同于股东权益。投资权益只能向名义股东(代持人)主张,而不能直接向公司主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际出资人想要成为法律认可的股东,需要经过公司半数以上股东的同意,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手续。

四、名义股东侵害实际出资人利益的风险

在一般的股权代持关系中,实际出资人在幕后,名义股东则在台前代为行使股东权利。面对各种诱惑,很可能出现名义股东侵害实际出资人利益的情况。

五、名义股东的风险

以上几点反映了实际投资人的风险,但是名义股东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当实际投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时,若债权人追索,则名义股东需要在承诺的出资范围内承担补缴出资的义务,而不能以其不是实际投资人为由拒绝承担责任。

六、未来股权转让的税务风险

如果实际出资人和名义股东能够良好合作,以上风险也许可以避免。然而,代持协议还面临一个无法绕过的问题,即未来股权转让的税务风险。
延伸阅读
  1. 什么是隐名股东
  2. 委托代持股协议
  3. 代持股份是否享有分红权
  4. 股权代持协议
  5. 代持股协议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公司资产管理热门知识

  1. 股权质押需经其他股东同意吗
  2. 企业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的区别
  3. 公司法增资手续的法律程序
  4. 关于在建工程完工后转为固定资产核算的问题
  5. 财产清查的法律方法
  6. 固定资产构成上作假方式主要有:
  7. 公司股权变更怎么办
公司资产管理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个人股份代持协议范本
  2. 股票代持协议范本
  3. 股权代持信托协议范本
  4. 公司股权代持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