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0 更新时间:2024-04-22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采取存续分立形式的企业在办理变更登记时,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申请书应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
包括批复和批准证书副本。
包括关于公司分立的决议。
由拟存续或新设的公司签订的公司分立协议。
包括经过修改的公司章程。
由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包括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明复印件。
包括公司《董事、监事、经理/联合管理委员会委员情况表》。
包括公司刊登的分立公告的报纸纸样。
包括公司作出的债务清偿或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
包括法律文件送达授权委托书。
包括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
包括其他与变更登记相关的文件。
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企业应当在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之间,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上一年度的年度报告,并进行社会公示。
企业存续和在业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只是生产型和非生产型企业的不同分类。企业都属于正常运营。根据经营状态的不同,企业可以分为以下八种:
存续是指企业依法存在并继续正常运营的状态,也被称作开业、正常、登记。
在业是指企业正常开工生产,新建企业包括部分投产或试营业。在不同的省份可能有细微的差别,也可以称为营、正常、经营、在营在册、有效、在业在册。
吊销未注销是指企业的营业执照被吊销,是工商局对违法企业作出的行政处罚。企业被吊销执照后,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清算,清算结束并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后,该企业法人资格才会被消除。
注销是指企业已不复存在,丧失法人资格。
迁出是指企业登记主管机关的变更,即迁离某个主管机关。
迁入是指企业登记主管机关的变更,即迁入某个主管机关。
停业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企业在期末处于停止生产经营活动的状态,待条件改变后仍可以恢复生产。
清算是指按照章程规定解散企业,或由于破产、被吊销等其他原因宣布终止经营后,对企业的财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查,并进行收取债权、清偿债务和分配剩余财产的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