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执行探析是什么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2-28
股权强制执行,是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依据有效的法律文书,采用国家用赋予的强制力,通过法定的程序将被执行人的股权强制转让给债权人的行为。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执行规定》)第53条规定:“对被执行人在有限责任公司、其他法人企业中的投资权益或股权,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冻结措施。”该规定结束了以往法学理论界对股权是否可以强制执行的纷争,使股权的强制执行在法律上找到了明确依据。本文将着重从司法实践中股权强制执行的程序入手,进一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意见。
股权强制执行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不得执行有限责任公司资产原则
根据《规定》第51条至第56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独资公司、中外合作(合资)经营企业等各类型企业股权强制执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不得执行有限责任公司资产原则,不得减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原则,财产穷尽原则以及优先受让原则。其中,《规定》第55条针对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要求被执行人在没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强制执行。这一原则实际上是对股权的一种保护,确保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保证公司的稳定发展和股东构成的持续性。
二、股权强制执行工作的形式
在股权强制执行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形式:1、冻结被执行人的股权。债权人应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并提供被执行人作为公司股东的证明材料。人民法院根据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如被执行人确实持有公司股权,应做出冻结被执行人相应股权的民事裁定书,并通知公司不得办理股权转让手续或向被执行人支付股息和红利。2、对案外人执行异议的处理。人民法院应向社会发出公告,说明股权冻结情况,并告知异议人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异议。如果没有异议,人民法院将继续执行股权。3、征求公司其他股东意见。人民法院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征得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后,对被执行人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的股权进行拍卖、变卖或其他方式转让。对于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要求其购买转让的股权,否则视为同意转让。4、委托评估。人民法院可以组织资产评估机构对股权进行评估,确定转让价格。评估过程中,人民法院应组织公司提供相关资料,配合评估机构对企业财产、债权、债务、经营状况等进行全面清查,以确定股权的实际价值。5、以拍卖、变卖或其他方式实现股权的强制转让。拍卖时,应以协商或评估确定的股权价值数额作为参考,并通知其他股东参加竞拍。如果拍卖未达到保留价,应继续进行拍卖,每次拍卖的保留价不低于前次保留价的90%,最多经过三次拍卖。拍卖成交后,应征求其他股东的意见,如果同意受让,则成交价作为转让价格。除拍卖外,还可以采取抵债和变卖的方式实现股权的强制转让。6、依法办理有关手续。人民法院应向相关单位和公司出具协助执行通知书,公司应将受让方的信息记载于股东名册,并持相关证明材料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股权强制执行中的操作规范
股权强制执行是人民法院在执行中遇到的一个新课题,需要清晰明确相关法律事实的界定,严格操作规范。
(一)不得执行公司财产用于股东债务清偿
在执行中,不得执行公司财产用于清偿股东债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在出资额限度内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东是两个不同的主体。公司股东的出资是转移所有权的法律行为,一旦将财产投入公司,就丧失了所有权,而取得相应的股权。公司拥有股东出资形成的公司资本的所有权。因此,执行公司财产用于股东债务清偿是不妥的。
(二)不得对股东股权未经作价即以原出资额价值直接转让
股权转让应以股权价值为基准,不得以原出资额作为转让价格。股权是一个变权,而出资额是一个定值。股权的价值随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其他因素而变化,而出资额是不能改变的。因此,不经作价就将股权以原出资额价值直接转让是不正确的做法。
(三)要考虑强制执行股权措施的必要性
在执行股权时,应考虑强制执行的必要性。如果债务人有其他财产或债权可以执行,应先执行或同时执行这些财产或债权。只有在其他财产或债权无法完全清偿债务的情况下,才可以执行股权。此外,如果股权价值远远超过债权数额,应只强制执行相应部分的股权。
(四)依法完善登记公告制度
为了保护各方利益,应依法完善登记公告制度。在强制执行股权后,人民法院应及时出具法律文书协助买受人、债权人或被执行人和其他公司股东办理相关的变更登记手续,以确保股权变更得到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