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4-01
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7条规定,如果主合同有效而保证合同无效,并且债权人没有过错,保证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如果债权人或保证人有过错,则保证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得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根据《保证法司法解释》第8条规定,如果主合同无效导致保证合同无效,并且保证人没有过错,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如果保证人有过错,则保证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得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根据实务要求,恶意串通行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能使保证人免责:一是主合同双方当事人均有欺骗故意,如果只有债务人一方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或者保证人受一方当事人的行政命令而提供保证,均不能免除责任;二是主合同双方当事人实施了恶意串通行为,足以使保证人受骗上当。如果是双方当事人各怀不同目的,未经串通,由于保证人的过失而提供保证,仍应承担责任;三是保证人无过错。
根据《保证法》第24条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时,必须取得保证人的书面同意。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如果保证合同另有约定,则按照约定执行。
保证人自愿为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主合同提供保证是基于对双方的信任和主合同原有内容的确认。双方当事人对原合同进行变更,实质上是一项新的缔约行为,未经保证人同意不再承担责任。
保证人对主合同当事人变更合同内容的行为是否认可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口头同意无效,即使有第三人证明也无效。特殊约定中,如果主合同变更为非免责条款,保证人不能免除责任。
保证合同是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果保证合同不具备依法成立的形式要件,保证人可以免除承担保证责任。主要情形包括:1. 主合同尚未成立;2. 保证合同不具备书面形式要件。如果保证人单独出具保证书,债权人接受且未提出异议,或者保证人在未设有保证条款的主合同上以保证人身份签字盖章,保证合同仍然成立。除此之外,凡保证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的,皆视为保证合同未成立。
根据《担保法》第23条规定,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时,必须取得保证人的书面同意。未经保证人同意转让的债务,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需要注意的是:(1)债务转移必须合法有效,即符合《合同法》第84条规定;(2)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了部分债务,未经保证人同意,保证人对已转移部分债务可不承担责任,但对未转移的部分债务仍应承担责任;(3)保证人同意债务人转移债务必须采用书面形式,需要办理审批手续的,必须在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变更后方可进行。
保证期限是保证责任的存续期间,它关系到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债务承担能否实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1条明确规定保证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保证期限属于类除斥期间,超过该期限,权利即归于消灭,债权人将失去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
如果债权人放弃物的保证权利的范围内,保证人可以免除保证责任。根据《担保法》第28条第2款规定,债权人在主合同履行期届满后没有行使保证物权,导致保证物的价值减少、毁损或灭失,视为债权人放弃部分或全部物的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人有权行使抗辩权,主张保证责任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但不能主张全部免除。
根据《担保法》第32条规定,如果债权人明知或应当知道债务人破产,既不申报债权,又不通知保证人,导致保证人无法加入破产程序,预先行使追偿权受阻,保证人可以免除保证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原本可以从破产程序中获得的清偿部分人为落空,使保证人本应减少的债务未能减少,并且保证人本来可以加入破产程序使其追偿权获得部分满足亦不能实现,因此保证人可以免除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