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房拆迁关于承租人能获得多少补偿,各地有政策规定吗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5-12
在现实生活中,承租房屋居住是很多人居住的方式。那么,如果遇到公房拆迁的,承租人能获得多少补偿,各地有政策规定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公房拆迁补偿问题:承租人权益及相关规定
一、公房拆迁补偿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租房在拆迁时,承租人有权获得一定经济补偿,主要形式为安置费用。根据规定,公租房的补偿标准为私有产权房的90%。对于无房户且面积小于43平方米的承租人,他们将享受最低43平方米的安置房。此外,承租人还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不同地区对货币补偿的规定可能存在差异。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公租房承租人的补偿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1. 承租人按照房改政策购买承租房屋,以被拆迁人身份获得补偿。2. 被拆迁人以异地安置公租房承租人的方式,与承租人解除原租赁关系(实物补偿)。3. 被拆迁人以协议方式收购承租人的公房使用权(货币补偿)。需要注意的是,公租房拆迁补偿以住房面积为基准,补偿款按照各自的居住面积而非按人头进行分配。对于年老体弱、经济来源不足且无法保证正常生活的承租人或同住人,可以酌情进行适当增加补偿款。
二、公房承租人的权利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第四条的规定,被拆迁人指的是拆迁房屋的所有人,也就是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所有权人。在房屋拆迁安置过程中,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根据法律规定,就补偿方式和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地点、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期限等事项达成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根据《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第十三条的明确规定,拆迁人应与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也就是说,在公有租赁房屋拆迁时,拆迁人需要与房屋所有权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并与该房屋的承租人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公房承租人享有以下权利:1. 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权利。2. 获得补偿安置的权利。3. 选择继续承租的权利。4. 申请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对于公有租赁房屋的拆迁,拆迁人应与房产管理部门或房产经营管理部门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房产管理部门或房产经营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公有租赁房屋的承租人或使用人,停止原租赁合同的执行,并停止收取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