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7-29
占有是指对物事实上的控制支配状态,是一种经验性的实证概念。占有的构成需要具备特定的主体、客体以及体素和心素要件。主体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和自然意思能力,客体必须是具体的有体物。心素是指主体非严格的意识到自己正控制和支配物的意思。占有在不同状态和规定下的性质各异,因此十分复杂。在民法占有制度下的研究中,权利说并不适合用来解释占有的性质,占有应当被理解为一种法律事实。
占有一直是民法中的难点问题,其涉及的法律问题众多,法律制度内容丰富。占有的含义、构成要件及性质是占有制度的基本问题,对其进行分析是占有理论研究的基本切入点。
占有是一种法律保护的事实状态,不是一种权利。它是一种对物的实际控制,具有准物权的性质。占有的对象仅限于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占有对物具有事实上的管领力,即实际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判断事实上的管领力需要考虑空间、时间和法律上的结合。占有权的分类包括事实控制和名义控制。事实控制分为合法控制和非法控制,有权控制和无权控制。名义控制是指物在所有人控制范围内,通过一定行为行使所有权中的全部权能。
占有权是指对财产实际掌握、掌控的权利。它是行使物的使用的前提,是所有人行使财产所有权的一种方式。占有权可以根据所有人的意志和利益分离出去,由非所有人享有。事实上的控制权是所有权的基础,没有占有权,其他三项权能的行使都会受到影响。只有真正拥有占有权,才能更好地行使收益、使用和处分的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