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7-24
连带债务执行是基于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的事实进行的。债务人的履行不能可以分为客观履行不能和主观履行不能。对于主观履行不能的情况,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强制执行,前提是没有必要执行连带债务人的财产。只有在客观履行不能的情况下,连带债务执行才成为必要条件。
连带之债的成立与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连带债务人是否应受强制执行。连带之债的成立是连带债务执行的核心和基础。如果连带之债成立,人民法院在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可以依据一定的程序强制连带债务人清偿连带债务。如果连带之债不成立,人民法院无权对除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财产进行强制执行。根据我国民事法律的规定,连带之债的产生有两种形式: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特别约定。我国民法通则列举了多种情形,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就可以视为连带之债成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此作为执行依据。
连带债务执行的根据是裁判所规定的给付内容,包括财产和行为,但不涉及人身。如果涉及行为的给付被限定为必须由行为人本人实施才有效,那么就不能作为连带给付,人民法院不能对其进行强制执行。这类行为主要基于身份关系而发生。
连带之债的成立是民事执行的必要前提,因此在连带债务的执行中,连带债务人不能以连带之债无效为由进行抗辩或提出异议。否则,人民法院的执行就失去了合法根据。连带债务的抗辩主要应该针对连带之债的效力提出,并且必须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如果连带债务人的抗辩承认连带之债的法律效力,只是对连带债务的分担提出异议,那么不能视为抗辩成立。对于连带债务人的有效抗辩,人民法院必须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进行调查。如果人民法院认为抗辩有理,会裁定中止执行;如果抗辩无理,会裁定驳回。同时,为了考虑执行效率,对连带债务人的抗辩应该有时间限制,一般以15天为宜。如果在抗辩审查过程中,人民法院发现裁判错误,应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