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4-30
例如,某甲将自己的手包(内装项链等)交给乙保管,乙因不慎导致包被丙盗窃。乙无法返还保管物,对甲负有债务不履行的责任,而丙则负有盗窃保管物的侵权责任。在此情况下,需要分析各债务人的主观过错程度以及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不履行必然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而侵权行为则可以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况,如盗窃和故意毁坏等。在故意的情况下,因为主观恶性远大于债务不履行,故意侵权的侵权行为债务人承担终局责任。而在过失的情况下,主观恶性与债务不履行相近,具有同等过错,因此债务人之间对损害有同等的责任,无终局责任人。
例如,张某的母羊丢失,多次寻找不见,张某分别与邻村的王某和同村的李某订立了两份寻羊合同。根据这两份合同,王某和李某分别对债权人张某承担寻找走失母羊的债务。如果王某或李某一方履行了义务,另一方的债务将被消灭。
在这种情况下,各债务人的不履行均足以造成损害发生,但任一债务人独立承担赔偿责任不会加重其应承担的部分。因此,不会发生追偿问题,也没有终局责任人。然而,其他未赔偿的债务人免除债务可能不公平。在这种情况下,各债务人可以协商分担责任,或者债权人可以将债务人中的一部分或全部诉诸法院,并由法院根据公平原则进行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