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的原告主体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11-24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那么,不当得利的原告主体是谁呢?手心律师网小编将在下文为您详细介绍不当得利的原告主体。欢迎阅读!
不当得利的原告主体
不当得利的定义和原告主体
不当得利是指在没有合法依据的情况下,通过损害他人获得利益。原告主体指的是受损害方。
不当得利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性
不当得利是债权发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民事诉讼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法律对不当得利的规定相对简略,只有两个条文:
(1)《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如果没有合法依据取得不当利益并给他人造成损失,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人。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31条规定,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获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
然而,在实践中,不当得利诉讼的问题远远超出了这两个条文的解决范围。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不当得利的研究相比,国内对不当得利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在实体法上,对不当得利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并且对司法实践中的不当得利诉讼也没有进行分类研究。甚至在不当得利的证明责任这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上,理论界和实务界也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不当得利诉讼中的不当得利请求权
在不当得利诉讼中,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请求权基础是《民法通则》第92条。根据该条的逻辑结构,可以将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请求权基础分解为以下几个要素:没有合法依据(构成要素1),取得不当利益(构成要素2),造成他人损失(构成要素3)。根据法律后果,即不当得利的返还请求权,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人。如果原告希望通过诉讼实现不当得利的返还请求权,那么不当得利的返还请求权的前提条件必须得到满足:即没有合法依据(构成要素1),取得不当利益(构成要素2),造成他人损失(构成要素3)都需要进行证明。如果待证的构成要素事实存在真伪不明的情况,法官必须根据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作出证明责任判决,即因为不能证明待证事实而判定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败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