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12-27
根据合同法第68条的规定,如果先给付义务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其后给付能力明显降低,并且存在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那么先给付义务人有权中止履行。中止履行指的是暂停或延期履行合同,但履行义务仍然存在。当后给付义务人提供适当的担保时,先给付义务人应恢复履行。
适当的担保是指担保的时间设定合理,并且能够保障先给付义务人的债权得以实现。担保的类型可以是保证、抵押、质押等,没有限制。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先给付义务人中止履行后,后给付义务人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那么先给付义务人可以解除合同。解除合同的方式是先给付义务人通知后给付义务人,当通知到达时,合同解除生效。但如果后给付义务人有异议,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合同解除的效力。
当后给付义务人的行为构成违约时,应承担违约责任。
符合以上适用条件的先履行方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先履行方行使不安抗辩权会对双方当事人产生影响,这就是不安抗辩权的效力。根据后履行方在合理期限内是否提供担保或恢复履行能力,不安抗辩权的效力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
先履行方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应通知对方,并给对方合理期限,使其恢复履行能力或提供适当的担保。中止履行是先履行方行使权利的合法行为,当先履行方在履行期满后不履行债务或迟延履行时,并不构成违约。中止履行是暂停或延期履行的意思,目的是维持合同关系而不是消灭合同关系。如果先履行方解除合同,则构成违约,后履行方可以要求先履行方承担债务责任。先履行方中止履行时,应通知后履行方,通知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合理期限的确定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一般不超过30天为宜。
在合理期限内,后履行方未提供适当担保且未恢复履行能力,但要求先履行方履行时,先履行方可以拒绝。
在合理期限内,后履行方提供担保或恢复履行时,先履行方应继续履行合同。后履行方提供担保或恢复履行能力后,先履行方仍面临对待给付的危险,因此应恢复履行合同。这时,不安抗辩权的一时抗辩权得到充分体现。
如果合理期限届满,后履行方未提供适当担保且未恢复履行能力,那么就会发生第二次效力,即先履行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损害赔偿。中国合同法明确赋予先履行方解约权,这是对大陆法系各国不安抗辩权制度的重大发展,为先履行方提供更充分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