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保全的撤销权怎么行使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4-06
我国合同法中规定了合同债务保全中的撤销权,保护债权人不受债务人诈害债权行为的侵害可以通过诉讼程序予以撤销的民事权利。那么,债权人如何行使撤销权呢?接下来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基础理论及法条依据
1. 撤销权的概述
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债权的保全方式之一的撤销权只在两处出现:一是《民通意见》第130条规定的有害债权的赠与,具体条文为:“赠与人为了逃避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将自己的财产赠与他人,如果利害关系人主张权利的,应当认定赠与无效。”尽管这一规定是关于无效的规定,但理论界一般认为它是撤销权的立法来源。其立法精神为后来的立法所采纳。而直接规定撤销权的是《合同法》第74条:“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从撤销权的立法本意来讲,撤销权的实质是防止因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而致债权不能实现的权利。
1.1 债权人撤销权的成立要件
现在一般的见解认为,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时候,应具备以下要件:
(1) 债务人实施了一定的处分其财产或者权利的行为。表现为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产以及以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
(2) 债务人实施的处分行为须发生于债成立之时或之后。认为若债务人实施的处分行为发生于债成立之前,则债务人损害债权人债权的实现的恶意无从谈起。
(3) 债务人的处分行为已发生法律效力。
(4) 债务人的处分行为会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即有害债权。
(5) 债务人和受让人主观上有恶意或过错。将处分行为分为无偿处分行为和有偿处分行为。对无偿处分行为,采取过错推定的原则。对于有偿处分行为,只有当债务人和第三人双方在实施行为时都具主观上的恶意或过失,债权人才得行使撤销权。而当第三人为善意时,认为撤销权的行使不利于保护该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有违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的法律原则;当债务人为善意,第三人为恶意或过失时,属于第三人侵权,故也不发生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问题。
1.2 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
债权人的撤销权由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通过诉讼的方式行使。由于撤销权对于第三人利害关系重大,故应由法院审查债权人撤销权的各项成立要件,以避免债权人滥用撤销权。《合同法解释(一)》23条、24条分别规定了管辖及当事人问题。23条规定:“债权人依照合同法第74条的规定提起撤销权诉讼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24条规定:“债权人依照合同法第74条的规定提起撤销权诉讼时只以债务人为被告,未将受益人或者受让人列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该受益人或者受让人为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