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被保全后是否可以转让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保全 > 不安抗辩权法律知识

债权被保全后是否可以转让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1-04

 
140913
我们知道,债权债务是不能单独出现的,有债权就一定会有债务。债权债务可以转移也可以因债务人的偿还行为而消失。但不管是债权债务的转移还是债权债务的消失都必须符合相应的法律规定。那么债权被保全后可以转让吗?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讲解。

债权转让的法律效果

债权转让,又称债权让与或合同权利的转让,是指债权人通过协议将其债权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债权转让的法律后果是债权受让人取代原债权人成为新的债权人,行使对原债务人的债权。债权转让生效后,债权受让人承受原债权人的一切权利义务,但同时原债务人可对债权受让人行使一切对原债权人的抗辩权。

债权转让的结果

债权转让的结果并不能创设新的权利,仅是债权人的改变而已。债权受让人取代原债权人后,只能在原债权人的权利范围内行使权利,而不能超出原债权人的权利范围行使权利。简单来说,债权转让的后果包括:

  1. 债权人转让债权后,受让人取得债权;
  2. 如果从权利非专属于债权人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
  3.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4. 债权人接到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
  5. 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如果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防范财产保全风险的主要措施

加强对被保全财产的监控

债权人应密切关注债务人的动向,判断债务人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转移被查封、扣押的财产的情况。如债务人有转移、隐匿、出卖或者毁损财产等行为,要及时向人民法院反映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制止,或者变更保全措施,防止标的物失控造成案件难执行。

合理确定申请财产保全范围

债权人应当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债务人的财产状况,扩大保全财产的选择面,根据诉讼请求范围或案件实际,尽可能选择那些价值相对稳定的物品进行保全,以达到财产保全的效果,确保将来判决的有效执行。

督促人民法院确保财产保全符合法定程序手续

通过人民法院加强对债务人财产的调查核实,防范债务人弄虚作假,转移财产而逃债,确保申请财产保全措施能够达到保全效果,顺利实现将来法院裁决的实体权利。提请办案法官完善必要的手续,对被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的保全财产,认真造具清单。及时提请法院做好相关续保工作,如对已冻结的款项要按法律规定及时申请续保冻结等。

采取诉前财产保全后应当在法定期间内提起诉讼

如果不起诉,必须与债务人落实还款计划及有效的担保措施。在人民法院解除财产保全措施后,仍要继续加强对债务人财产的监控,防范债务人拖延时间,转移财产逃债。一旦出现不利情况,应立即起诉,并申请采取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措施。

针对不同的被保全财产,采取相应的财产保全措施

财产保全的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债权人在申请财产保全措施时,应当针对动产或不动产等具体财产的性质、属性等,采取相适应的保全措施。

延伸阅读
  1. 债权清理的原则
  2. 债务人财产无法满足保全请求的含义
  3. 合同保全的种类
  4. 诉前保全车辆15日后如何提车
  5. 土地被保全房子怎么办

债的保全热门知识

  1. 债权保全流程的两种形式
  2. 合同保全制度的重要意义
  3. 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的形式
  4. 不安抗辩权的含义
  5. 不安抗辩权:保护当事人权益的重要法律工具
  6. 根据合同法规定的不安抗辩权
  7. 财产保全措施对合伙企业财物的查封
债的保全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