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2-25
在民间借贷中,为了确保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借款协议的内容和要素需要充分完善,以便在将来行使权利时有充分准备。
在起草借款协议时,应避免使用欠条这一术语。因为欠条可以基于其他事实而形成,例如买卖关系中的欠款、劳务欠款、损害赔偿欠款等。在法庭上,持有借款协议的一方通常只需陈述借款事实,而持有欠条的一方则需要解释欠条形成的原因。如果对方不承认欠条的存在,则需要提供进一步证据证明欠条的形成。
无论借款金额大小,最好使用银行转账方式完成交易,并妥善保存转账凭证。对于借款金额,应在小写金额后用括号注明大写金额。在最近代理的一个案件中,原告主张借款金额为八万元,但被告在书写借款协议时只写明小写金额,并且故意书写潦草。在庭审中,被告只承认借了八千元,这增加了原告的举证责任。
借款协议应明确约定还款期限。
在借款协议中,利息的约定也非常重要。许多人认为利息越高越好,但一旦涉及诉讼程序,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以上的利息是不会得到支持的。对于未归还借款,一般会约定违约金和逾期利息,但两者不会同时得到支持,可以选择其中一种。
借款协议中还可以约定其他具体问题以规避风险。例如,如果借款人户籍为外地,最好在借款协议中约定诉讼时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并约定诉讼费和律师费由被告承担。如果债务人提供房产、车辆等作为抵押物,应前往相关部门进行抵押登记。此外,权利人在追讨借款时应采取书面形式或其他形式保留证据,以便主张诉讼时效的中断。要知道,口头约定是没有证据的,一旦诉讼,只有能够呈现的证据才是可靠的。
还款时间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约定的应当归还本息的时间。在实际中,人们经常忽视这一约定,或者未作出明确约定。最常见的表述是“一定时间后”还款,例如“一年后”还款。然而,“一年后”从字面上来讲是一个时间段,而非具体的时间点。借款后两年、三年或更长时间还款都可以被理解为“一年后”还款。
尽管法律对此有一定的解释规则,但这种书写方式增加了债权实现的不确定性。不明确的还款时间也容易引发关于诉讼时效的争议。因此,在约定还款时间时,最好将其明确到年月日。
借款协议的形成时间通常是债务人书写借条的时间。这一时间的约定也应具体到年月日。实际中,债务人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漏写这一日期,或者仅仅书写年月日的一部分。例如,债务人仅写明八月一日。尽管在书写借款协议时,这一时间对债权人和债务人来说是明确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借款协议形成时间的争议可能会产生。而不明确的借款协议形成时间可能导致诉讼时效的计算困难。债权人可能不得不面对借款协议是否已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问题。尽管可以通过物证鉴定来确定文书的形成时间,但这并非绝对可靠,并且会增加当事人的费用支出。
对于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款,借款人可以随时归还,出借人可以随时要求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