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5-15
债权提存是指在债务人无法向债权人交付合同标的物的情况下,债务人将该标的物交给提存机关以消除债务的制度。根据债务人与债权人的角色,债务人是提存人,债权人是提存领受人,而提存物则是交付的标的物。提存机关是由国家设立并保管提存物的机构。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以下情况之一导致债务无法履行时,债务人可以进行债权提存:
如果标的物不适于提存或者提存费用过高,债务人可以依法拍卖或变卖标的物,并将所得的价款进行提存。
判断一个法律制度是否合理和必要,关键在于该制度是否对社会生活必不可少,能否有效地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存制度的建立具有以下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关于提存的性质,学界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
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提存是一种法律救济,是提存机关对提存人行为的认可,因此具有公法性质。提存的主体包括债务人和提存机关,债务人可以单方面进行提存。然而,提存并不仅仅是债务人的单方面行为,债务人需要向提存机关申请提存,并经过提存机关的审查和出具相关证明文件后,才产生法律效力。因此,提存实际上是提存机关根据法定原因对债务人受债务的不合理拘束进行救济,是国家以非诉讼方式干预民事活动并调整民事关系的具体体现。
在台湾地区的学者中,第二种观点中的第三类,即提存为私法上的寄托契约并具有为第三人利益契约性质的观点被广泛接受。他们认为,根据民法的规定,债权人可以随时接受提存物,债务人将标的物提存后,无论债权人是否接受,都会产生清偿效力,债务关系即被消除。因此,提存人与提存机关之间的关系可以解释为具有向第三人进行给付的契约关系。根据《提存法》的规定,提存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取回提存物,这种情况下提存人的行为属于自己取回,对于提存物来说则属于返还,与寄托的性质相似。因此,提存既具有寄托契约关系的特点,也具有为第三人利益契约的性质。在中国大陆地区,也有许多学者支持这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