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5-01-11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04条第2款的规定,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自提-存之日起5年内不行使而消灭,提-存物扣除提-存费用后归国家所有。
提-存是指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而无法向其交付合同标的物时,债务人将该标的物交给提-存机关以消灭债务的制度。提-存是一项重要的民法制度,各国立法都有具体规定,中国《合同法》也对此作出了规定。提-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及时解决债务纠纷,更好地平衡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冲突,保证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提-存在法律性质上具有私法和公法的双重性质。提-存应符合一定条件,并按法定程序进行。提-存实施后,债务人、债权人和提-存机关之间将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
债务人向公证处提-存合同标的物后,债权人即具有向公证处请求提-存物的权利。债权人依法向公证处提取提-存物时,公证处不得拒绝交付提-存物。债权人在向公证处提交提取提-存物请求时,应当提供相应的身份证明、提-存通知书及有关债权文书。如果债权人未能提供相关证明和文书,公证处有权拒绝其提取提-存物。
在债务人对债权人提-存履行标的后,债权人可以在规定期间内随时领取提-存物。但是,如果债权人对债务人负有到期债务,在债权人未履行债务或提供担保之前,公证处应当根据债务人的要求拒绝其领取提-存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