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9-2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在保证期间,如果债权人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保证人仍需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当然,如果保证合同中有另外的约定,按照约定进行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在保证期间,如果债权人同意债务人转让债务,债务人应当取得保证人的书面同意。如果保证人未同意债务转让,保证人将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债权人应当取得保证人的书面同意。如果未经保证人的书面同意,保证人将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当然,如果保证合同中有另外的约定,按照约定进行执行。
一般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一种保证方式。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可以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且在对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无法履行债务之前,拒绝承担保证责任。不过,以下情形之一发生时,保证人不能行使这种权利:
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一种保证方式。在连带责任保证中,如果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后未能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保证人必须是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保证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要求行为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保证是一种单方的、义务性的合同,代表债务人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担任保证人。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作为保证人与他人订立保证合同的情况,可以按照《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效力待定规定处理。即在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因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既保护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静态安全,又维护了交易安全,符合民法的公平原则。
保证人必须是排除主合同中债权人和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保证人是在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代为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而设定的。保证人仅需要提供担保,而不需要像抵押等其他担保方式一样具备具体的物、权利或金钱。因此,保证人必须是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否则将失去保证的意义。
根据法律规定,国家机关不得充当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如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不得充当保证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也不得充当保证人,但如果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根据法律规定,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国家机关、公益性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均不得作为保证人为他人提供担保。然而,村民委员会、经济联合社不属于上述禁止范围,它们可以依法作为保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