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1-17
根据案情,b公司未履行偿还a公司货款120万元的义务,因此a公司将b公司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b公司偿还货款并赔偿损失。然而,b公司未按时履行判决,因此a公司申请法院进行强制执行。在执行期间,a公司得知c公司欠b公司货款100万元未偿还。因此,a公司以b公司未行使对c公司的债权为由,向c公司所在地的法院提起代位权诉讼,要求c公司代偿b公司货款100万元。
经法院审理,法院认为a公司对c公司提起的代位权诉讼不符合代位权诉讼的立法本意,且不具备代位权起诉的条件。因此,在法院对b公司的执行尚未结束的情况下,a公司不能对c公司提起代位权诉讼。
代位权诉讼是一种诉讼救济制度,旨在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当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务并给债权人造成损害时,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次债务人提起诉讼,要求次债务人偿还债务。根据《解释》第15条的规定,代位权诉讼仅适用于诉讼阶段。根据立法本意、经济诉讼原则以及一事不得二诉原则,本案不具备立案条件。
首先,由于a公司已向法院申请执行措施并正在执行过程中,b公司是否有履行能力以及能够履行多少义务尚不确定。
其次,代位权诉讼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快捷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不是为了给债权加上"双保险"。如果法院受理a公司的代位权诉讼,则意味着允许一个债权同时请求两个法院进行司法保护,这是不合理的。
第三,如果法院判决c公司代偿a公司的债权,那么就会形成两份债权判决。在c公司不履行判决的情况下,a公司可以凭借该判决要求强制执行,这必然会导致新的纠纷,使法律关系变得混乱,损害法律的严肃性。
综上所述,a公司在法院执行期间不能对c公司提起代位权诉讼。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a公司可以根据有关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执行的规定,向法院申请要求c公司履行其对b公司的到期债务。只有在法院查明b公司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并作出终结执行的裁定后,a公司才能依法提起代位权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