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不能撤销的情形有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法律知识

债权人不能撤销的情形有哪些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10-30

 
137932
撤销权为附属于债权的权利,是为了保障债权人的权利而存在,当债务人实施不当行为,使其作为债权担保的责任财产减少,而害及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撤销债务人的不当行为,但是有几种情形债权人不能撤销。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债权人不能撤销的情形

不作为的情形

在某些情况下,债务人的不作为造成财产减少,影响债权,但因不作为无从撤销,故不得行使撤销权。例如,债务人与第三人的重大误解合同致债务人损失,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的,债权人不得行使撤销权。

无效行为的情形

无效行为自始无效,无撤销的必要。

事实行为的情形

可撤销的行为须为法律行为,事实行为不得撤销,如债务人对财产的抛弃。

非以财产为目的的行为的情形

如以劳务、身份为目的的行为不得撤销,原因是此类行为不符合撤销权制度的宗旨。

拒绝取得利益的行为的情形

有人主张应在可撤销之列,如继承人放弃继承权问题的认定中认定:“继承人自继承开始时,承受被继承人的财产上之一切权利义务,故如继承开始后抛弃继承而受不利益时,即属处分原已取得之财产上权利,倘因而害及债权者,债权人自得行使撤销权。”然而,撤销权的行使,在于回复债务人的资力,而不在于啬债务人一般担保能力。因此,撤销权的行使在于回复债务人脱离之财产为目的,而取得利益之拒绝,则非债权人脱离其财产之一部,故不得撤销也。

债权人撤销权行使的范围

根据《民法典》(2021.1.1生效)第540条规定,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所产生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例将被废止。在《民法典》生效之前,《合同法》第74条第二款规定:“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这一规定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债权人的债权指所有债权人的债权;另一种是债权人的债权仅指作为债权的撤销权人自己的债权。这两种理解将导致撤销权的行使有很大不同。例如,甲有50万元财产,对乙、丙等六人分别负有10万元债务。现甲无偿转让20万元财产,乙、丙等人是否可以行使撤销权?行使撤销权的范围有多大?按照第二种理解,从单个债权人的角度考虑撤销权的限度,甲可以以其资产能清偿的理由抗辩,阻止撤销权的行使。同时,即使行使撤销权,单个债权人也只能撤销10万元的财产处分,而无权撤销全部处分行为。这种理解可能导致每个债权人的债权都受到损害,不符合立法之意。撤销权的本旨在于回复债务人在一般财产上的地位,保障的是一般债权人的利益,而非各债权人的个别利益。通过行使撤销权,使债务人已转移的财产复归债务人,增强其财产清偿能力。行使撤销权所获利益仍归债务人和全体债权人共享,而非撤销权人独享。因此,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时,应从债务人的所有债务负担出发,考察自己的债权是否有遭受损害的可能,尤其是当撤销权人的债权尚未到期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延伸阅读
  1. 私人借款暂时还不上怎样办
  2. 名义股东滥用法人的有限责任,实际出资人是否应该承担责任
  3. 保护信托的构成要素
  4. 抵押合同的无效情形
  5. 质押担保的法律解读

债的主体热门知识

  1. 债务人提前还款的利息支付问题
  2. 借款抵押纠纷债权人行使抵押权的法律途径
  3. 债务人无偿赠与财产行为的法律后果
  4. 防范赊账交易中货款流失的方法与技巧
  5. 债权债务转让协议中涉及房产的处理方式
  6. 民间借贷纠纷诉讼期限是多长
  7. 知识产权侵权赔偿原则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为逃避债务恶意转移财产(有偿)
  2. 民间借贷中债务转让情形
  3. 民间借贷中的债权转让
  4.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5. 债务人跑路了该怎么办
  6.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7.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银行贷款购销合同范本
  2. 出资不实股权转让范本
  3. 餐饮行业公司章程范本
  4. 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