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0-31
根据法律规定,债权债务多次转让时,债权人需要履行通知债务人的义务。债权人可以通过本人、法定代理人或委托代理人(需提供经过公证的书面代理委托书)向债务人发出债权转让通知,以使该通知对债务人产生法律效力。债权转让通知可以由债权转让人直接通知债务人,也可以由受让人凭债权转让协议或债权转让凭证通知债务人。无论是哪种通知方式,其法律效果应当相等。
在公司进行股权转让的同时,如果公司还享有对外的债权,处理起来相对较为容易。作为债权人的公司,在其内部发生股权转让时,对外部债务人的影响非常有限,无需让债务人了解债权人的内部变更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债务人的偿还义务并未发生变化,只是股权转让人不再享有分配权利。转让人在转让股权时,放弃了相应比例的收益权,而受让人依法取得了这部分收益权。
股权对外转让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股权受让人是第三方,情况与前述相同。然而,如果股权受让人同时也是外部债务人,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讨论:
(1) 如果外部债务人获得公司全部股权,即公司整体转让给了该债务人,则债权和债务混同;
(2) 如果外部债务人获得公司部分股权,原来的外部债权债务关系很可能变成现在的内部关联交易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践中,转让双方有时会在转让协议中约定,转让人有责任在股权转让生效前收回股权转让基准日前到期的公司债权。这样的条款主要是为了防止转让人在公司内部产生不良债务,从而避免给受让人带来损失。然而,严格来说,这样的条款并不一定具备法律效力。首先,转让人与受让人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是转让方和受让方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其约定不能约束第三方。其次,公司作为第三方,本应享有的债权明显受到了限制。只有在公司股东会同意转让人收回公司债权的情况下,这样的条款才会因公司的授权而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