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非货币出资的方式及其法律后果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证券法 > 证券法法律法规 > 证券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公司非货币出资的方式及其法律后果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7-26

 
137497
设立公司时股东须对公司进行出资,股东的出资必须具有财产属性与可转让性。对于非货币性出资的方式,我国立法存在由“限于法律规定”到“不为法律、行政法规所禁止”的转变,司法实践亦对不同出资方式的法律后果采取了不同处理方式。

关于立法的转变

1993年《公司法》第24条规定了公司的出资方式,股东可以以货币或者非货币形式进行出资。然而,这种非货币出资方式仅限于法律规定的财产。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放宽了非货币出资的限制,只要法律未禁止且可以转让的财产均可作为非货币出资。

一、司法实践非货币出资的争议焦点

尽管《公司法》允许非货币出资,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非货币出资的方式多样化,引发了一系列争议。

(一)债权出资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对债权出资并未做出明确规定。此前,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对债权出资持否定态度,但2011年颁布的《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债权可以转为公司股权。然而,目前的司法观点认为,这仅限于针对目标公司的债权,如果股东以对第三人享有的债权出资,仍然会被认定为出资无效。

(二)设定担保的财产出资

根据《物权法》规定,设定担保的财产不能作为公司出资。然而,如果担保物权人同意或者出资人解除了财产上的权利负担,设定担保的财产出资可以有效。

(三)无权处分的财产出资

如果出资人用自己无权处分的财产进行出资,属于无权处分行为。但如果公司属于善意情形,出资行为仍然有效。

(四)土地使用权的部分年限出资

司法实践中认可土地使用权的部分年限作为公司出资,并认为收回土地使用权不属于抽逃出资。

(五)违法所得财产的出资

违法所得的货币出资会被否定,而对于非货币财产出资的情况,司法解释并未明确规定。我们认为,这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二、以非货币财产出资应注意的问题

(一)依法履行评估作价、变更登记手续以及交付使用

以非货币财产进行出资时,需进行评估作价,并办理权属变更手续和交付使用,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未履行出资义务。

(二)违反出资义务的法律后果

违反出资义务可能导致公司限制股东权利、追究责任、补足出资或承担违约责任,以及解除股东资格。

延伸阅读
  1. 公司法人的要求
  2. 公司法人注册时不占股份的可行性分析
  3. 公司减资中债权人利益保护
  4. 浅析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情形与法律
  5. 构成抽逃出资罪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证券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虚假出资行为的刑事责任承担
  2. 认缴资金不足的法律后果
  3. 公司非货币出资的方式及其法律后果
  4. 新证券法中的三种法律责任
  5. 分级结算制度的一般做法是怎样的
  6. 公司破产的后果有哪些
  7. 股东可以因为哪些事由起诉
证券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