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0-23
分离式可转债与可转债最大的区别在于,分离式的行权价是固定的,除了正股分红、送股外,不能调整;而可转债可以向下调整,涨了可以强行赎回。对上市公司而言,分离式可转债是一次发行,两次圈钱的方式。首次是发债时圈钱,第二次是在权证行权时再圈钱。因此,发行分离式债券的公司必须是上市公司,才能使权证持有人来行权,这是分离式可转债套利的基础。
申购分离式可转债也存在风险。主要风险之一是从募集到上市需要半个月时间,期间股价下跌会导致权证价格下跌。此外,将分离式可转债分拆后,企业债可能因市场流动性不足而对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长期持有分离式可转债可以获得稳定收益。由于分离式可转债同时具备债券和股票的特性,相当于一种保本型的结构化产品。与固定收益产品相比,其整体收益也会不错。因此,稳健型投资者可以选择持有这种产品。
可转债所附权证的期限最多为2年。投资者在前2年持有该结构化产品,余下的时间只持有企业债。投资者可以自由设置这种产品的结构,例如卖出企业债,买入一个期限为2年的国债,或者将卖出企业债所得存入银行,以构建一个完全的2年期保本工具。
2006年5月7日,中国证监会在《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首次将分离交易可转债列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品种。分离式可转债的发行方式是公司债券与认股权证捆绑发行,上市后进行拆分交易,即可简单地理解为“买债券送权证”。自2006年马-钢发行第一支可转债至2008年5月,共有17家公司发行,规模达738.75亿元。2007年发行了6支可转债,规模达188.8亿元,比2006年翻了2倍。2008年1至5月,又有8家公司发行,融资规模为450.95亿元。此外,还有两家公司过会,10家公司拟发行。若这些企业都能顺利融资,募集金额将超过1千亿元,比2006年翻了近13倍。可转债成为“有实力”上市公司重要的再融资方式之一。
分离式可转债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工具,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
部分企业发行分离式可转债的目的可能涉嫌“圈钱”。分离式可转债具有“一次发行,二次融资”的特点,低成本高效率,低风险高收益。正确利用分离式可转债融资,可以分阶段募集到生产急需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稳定正股价格,降低股权稀释效应,改善企业资本结构,享受税盾效应和较低的票面利率,大大节省当期财务费用。然而,有些企业在充分享受分离式可转债融资好处的同时,其行为也不免让人质疑其融资目的。例如,债券发行额远远大于企业净利润,权证发行额达到了规定的上限。
可转债的发行时机选择对融资成功至关重要。一般而言,股市震荡或上行、债市低迷、权证市场火爆时,可转债的发行容易成功;债券可以有较低的票面利率,权证也易于行权。当股市低迷、债市趋势向上时,可转债的发行也会成功;股价有上行空间,易于行权获利,债券市场也易获利,对投资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市场资金面充足时,也有利于发行。然而,有些企业在发行可转债时选择不当,与市场规律背道而驰。例如,在股市高市盈率时密集发行,低市盈率时却不敢发行。
此外,可转债在交易所市场进行交易,交易所市场的资金面承受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