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2-15
质押背书是指持票人为了设定票据质权而在票据上进行的背书行为。背书人既是原持票人,也是出质人,而被背书人则是质权人。
1、质押背书确立了一种担保关系,即在背书人(原持票人)与被背书人之间形成了质押关系,而不是票据权利的转让关系。因此,一旦质押背书成立,背书人仍然保持票据权利人的地位,被背书人并不因此而取得票据权利。
2、被背书人一旦取得质权人地位,在背书人未履行其债务的情况下,可以行使票据权利,并优先从票据金额中获得担保债权的偿还。换言之,如果背书人履行了所担保的债务,被背书人必须将票据返还给背书人。
1、根据《票据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质押背书时必须在票据上背书记载“质押”字样。但如果在票据上记载了表达质押意思的文句,如“为担保”、“为设质”等,也应视为有效。如果记载了“质押”字样,并且后续再背书转让或质押,原背书人对后手的被背书人不承担票据责任,但不影响出票人、承兑人以及原背书人之前手的票据责任。
2、该款还规定:“被背书人依法实现其质权时,可以行使汇票权利。”这里的汇票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追索权以及为实现该等权利而进行的一切行为,如提示票据、请求付款、受领票款、请求作成拒绝证明、进行诉讼等。
根据《高法审理票据纠纷案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以汇票设定质押时,出质人在汇票上只记载了“质押”字样而未签章,或者出质人未在汇票、粘单上记载“质押”字样而另行签订质押合同、质押条款,这些情况都不构成票据质押。此外,如果贷款人恶意或有重大过失地从事票据质押贷款,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质押行为无效。
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票据质押时必须在背书上记载“质押”字样,以确保票据作为文义证券时的严格效力。与其他质押形式相比,票据质押在票据记载形式上有明确的要求,即必须进行背书签章、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并注明表达“质押”意思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