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有七大变化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5-05
同我国1999年颁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相比,15日正式施行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有七大变化,包括适用范围的扩大、期货市场风险控制制度的完善、期货市场监管体制的改进、对国有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规定的调整、变相期货交易的认定等。
中国期货市场监管制度的完善与扩大适用范围
新条例的背景
根据中国证监会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监管部门和期货交易所的制度不断完善,风险控制水平不断提高,期货市场在为国民经济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旧条例的一些规定已经不能适应期货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的需要。
适用范围的扩大
旧条例只适用于商品期货交易,但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化,特别是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品种的推出已经具备了条件和时机。因此,新的条例将适用范围从原来的只适用于商品期货扩大到适用于商品和金融的期货和期权合约交易。
标的物的范围
根据新的条例,商品期货合约的标的物包括农产品、工业品、能源和其他商品及其相关指数产品。而金融期货合约的标的物包括有价证券、利率、汇率等金融产品及其相关指数产品。此外,考虑到金融机构将成为重要的市场参与者,期货公司也已明确定位为金融企业,新条例删除了金融机构不得从事期货交易、不得为期货交易融资和提供担保的禁止性规定。同时,新条例还增加了期货交易可以实行现金交割的规定,以适应金融期货交易的特点。
风险控制制度的完善
针对现阶段期货市场的风险特征,新条例要求进一步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并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具体措施包括设立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建立投资者利益补偿机制,建立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制度和机构,对保证金安全实施每日稽核、严密监控,及时发现挪用保证金的行为。此外,新条例还实施以净资本为核心的期货公司财务监管指标体系,并规定了一系列风险监管指标,全面反映和评估期货公司的财务和经营风险状况,及时监测和预警财务风险隐患。
监管体制的集中统一和协作
新条例在总结期货市场监管体制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再次明确证监会对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同时,新条例强化了期货市场的监管协作,要求证监会与有关部门建立监督管理的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机制。
证监会的职权
新条例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证监会在期货监管中的职权。证监会在依法履行职责时,有权对监管对象进行现场检查、调查取证、要求说明有关事项。此外,证监会还有权查阅、复制、封存交易和财务资料,有权查询与被调查事件有关的单位的保证金账户和银行账户。在调查操纵期货交易价格、内幕交易等重大期货违法行为时,证监会有权限制被调查事件当事人的期货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