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1-08
股票期权一直被公司治理专家视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激励措施。通过让高管人员分享剩余收入,股票期权可以协调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激励高管人员创造优秀业绩。然而,最近的财务丑闻揭示了股票期权已成为公司高管人员财务舞弊的动机之一。高管人员过分关注股价的变动,甚至通过财务舞弊手段来隐瞒公司真实经营业绩,以提高股价。
根据《商业周刊》2002年的调查,美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平均报酬是在册员工的411倍。而在过去10年里,普通员工的薪资增长了36%,但CEO的报酬却增长了340%,平均报酬已达到1100万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报酬是通过抛售股票期权所获得的收益。然而,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规定,年薪、奖金和退休福利必须作为费用予以确认,而股票期权却不必作为费用确认,只需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经济学家认为,公司向员工发放股票期权和向员工发放工资奖金一样,都是公司利益向员工的转移。股票期权通过以未来低价向员工出售股票的方式转移利益,而工资奖金则通过直接发放现金的方式转移利润。无论公司是到二级市场上购买相应的股票,还是通过发行新股来满足股权执行的需要,都将发生成本。因此,股票期权下的利益转移实际上给公司增加了成本,应作为费用在损益表中确认。
然而,以采用大量股权激励的高科技企业为代表的反对方认为,股票期权没有导致负债的发生,也没有减少所有者权益,在多数情况下也没有发生现金的外流,所以不能作为费用化处理。他们认为核算股票期权的薪酬费用将降低公司财务报告中的盈利指标,导致股票价格下挫,从而使管理层持有的股票期权贬值甚至一钱不值,这显然与股票期权报酬计划的目的背道而驰。另外,他们认为确认股票期权的薪酬费用还会导致企业破产和员工失业率上升,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股票期权是否应当作为费用进行会计处理,最近在美国的争论日趋白热化。广大投资者支持股票期权的费用化会计处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财务丑闻的揭露使人们认识到股票期权已成为会计舞弊的动力。投资者希望通过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减少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从而遏制财务舞弊动机。二是已经授予但还未行权的股票期权在未来对股票的价值产生影响,但这一影响却没有反映在现在的每股盈利(EPS)中。原有股东的权益会随着股票期权的执行而稀释。投资者希望通过费用化而将这种未来的稀释效应在当期的会计报表中得到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