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4-08
根据相关法律知识,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原始权益人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者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成为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具体来说,发起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或非银行公司)将存量的缺乏流动性,但能够在未来产生稳定的、可预见的现金流的资产,出售或者采取信托等方式转移给特设机构,即特殊目的载体(SPV),使得这些资产和发起人的风险相隔离。经过SPV进行一系列技术处理后,以这些资产为支持,发行并销售可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
资产证券化涉及的主体包括资产债务人、发起人、特殊目的载体(SPV)、投资者、服务商、信用评级机构、信用增级机构和其他中介机构。
1. 组成资产池:发起人根据融资需求确定资产证券化的目标,清理、估算、组合一系列资产组成资产池。
2. 组建特殊目的载体SPV:SPV是证券化的核心,可以以公司形式、有限合伙形式或者通过信托契约来建立。
3. 将资产转移给SPV:根据不同的资产证券化模式,可以选择真实出售或者担保融资的形式。
4. 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信用评级是由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发行人按时支付资产支持证券的本息的风险评价;信用增级是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金融工具,确保发行人按时支付证券本息,从而提高资产支持证券的安全性。
5. 发行证券和证券交易:SPV以受让的资产为支持,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筹集资金。同时,取得证券的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进行证券交易。
6. SPV用取得的证券发行收入向发起人支付价款。
7. 服务商(一般为发起人)将资产债务人偿付的本息交付给SPV。
8. SPV向投资者到期偿还本息,并支付服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