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托支付如何处罚
点击数:33 更新时间:2024-06-20
受托支付那么在很多时候都是要进行使用的,而且受托支付在很多时候、环节是非常的方便的,但是必须是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相关机构的准许才能进行,否则其是不合法的,不具备法律效力并且要受到法律制裁。受托支付如何处罚?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吧。
受托支付的法律问题及风险分析
一、支付起始金额的规定
根据犯罪事实和相关情节,受托支付的处罚是根据法律机构的许可和批准程序进行的。然而,目前对于受托支付起始金额的规定存在一些问题。根据银监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对于支付对象明确且单笔支付金额较大的情况,原则上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然而,各行对于受托支付金额起点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制定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中对于流动资金贷款受托支付金额起点的规定不一致。这给少数银行设定较高受托支付起始金额提供了空间以规避新规定。例如,某银行规定单笔支付金额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或总行级重点客户的单笔支付金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时,应采用受托支付方式。相比之下,银监会对于固定资产贷款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5%或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资金支付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显然,该分行对于5000万元甚至10000万元的界定与银监会规定相悖。
二、虚假购销合同的受托支付
一些基层银行在审核借款人提供的受托支付资料时存在不严格的问题。有些银行仅凭借借款人提供的虚假购销合同就办理了受托支付,导致信贷资金被挪用的情况发生。例如,某公司在向银行借款7000万元时,银行仅凭借借款人提供的一份虚假购销合同就办理了受托支付。借款人将资金转至购销合同供货方的账号上,最终导致该笔信贷资金被挪作他用。这个案例表明,一方面借款人提供虚假购销合同以达成受托支付条件,以实现贷款自主支用的目的;另一方面银行未对受托支付的其他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导致信贷资金被挪用。
三、化整为零逃避受托支付
借款人在贷款人受托支付金额限额内,将信贷资金分多笔划至同一交易对手账户,以规避贷款人受托支付甚至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目的。综合商业银行方面的信息,实施贷款人受托支付将涉及风险和收益平衡的博弈:其一,降低贷款挪用风险的同时,对借款人的收益产生影响。对于项目贷款,企业可以一次性提款并自主决定如何使用资金。然而,采用受托支付后,借款人不可能一次性提款,短期操作的空间将被压缩。其二,项目审批效率与企业用款进度的平衡问题。有时一个项目的审批需要较长时间,而企业可能需要尽快使用资金。目前许多项目在完成审批程序之前已开始申请贷款。其三,如何处理借款人与交易对手的纠纷问题。贷款银行将资金支付给借款人的交易对象,但如果出现工程质量未达到要求,借款人与项目建设单位产生纠纷,其利益如何保障,这也是银行担忧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