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12-01
债权转股权是指债权人将其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享有的债权,转化为公司股权,从而增加公司的注册资本。
债权转股权的目的是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控股或持股关系。一旦债权转为股权,原本的还本付息将变为按股份进行分红。国家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成为企业阶段性持股的股东,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重大事务决策,但不参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当企业经济状况好转后,国家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上市、转让或企业回购的方式回收这笔资金。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活银行的不良资产,将其转化为企业的股权,从而提高银行的信用地位并增加其资金实力。通过银行来推动企业重组,改变单一的国有资本结构,提高国有资本的活跃性。
然而,债权转股权可能会危及公司资本三原则,即资本充实、资本维持和资本不变。这是因为债权的真实性和可实现性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债权转股权的实际效果。因此,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人格否定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企业的董事、监事、大股东以及知悉内幕的内部人可能会滥用其优势地位,损害企业、小股东、部分债权人、公司雇员或第三方的合法权益。这会增加债务企业的道德风险,导致债务企业故意利用债权转股权来逃避债务。实质上,企业通过出让并无实际价值的产权来获取债权人的财产,这成为对负债企业实际上的补贴。这样一来,就会引发新的混乱和不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各地方各部门在划定债权转股权范围时,应严格遵守规定,并避免放宽标准,以免产生公司股东以虚假债权抵缴股款来逃避出资义务的恶劣行为。股东逃避出资会导致公司资本不实,但却能够成功设立,从而极易形成欺诈设立的情况,严重损害善意第三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果这种做法蔓延开来,将会在资本交易市场中形成相互猜忌、互不信任的氛围,影响资本交易市场的安全性和交易的通畅便捷,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不利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因此,根据法律规定,在债权转股权时,作价出资金额与其他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金额之和,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70%。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