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体制有什么内容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银行业法 > 商业银行法 > 商业银行设立法律知识

投融资体制有什么内容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0-05-25

 
136522
投资与融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者进行投资的目的是让资产增值,实现财富的积累。与对于企业而言,融资是解决企业资金问题的重要手段,投资与融资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投融资体制有什么内容?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一、什么是投融资体制

投融资体制是指投融资活动的组织形式、投融资方法和管理方式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投融资主体的确定,投融资决策制度,投融资资金筹措实施方式及运作,投融资收益分配结构,以及投融资监督体系和调控方式等。

二、投融资体制的内容

投融资体制主要包括投资主体行为、资金筹措方式、投资使用方式、项目决策程序、建筑施工管理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内容。

1.投资主体。作为产权主体和市场主体,投资主体的实施投资能力首先体现在决策能力上,决策功能贯穿于从投资项目决策到组织实施乃至项目交付使用后对投资获利处置的全过程。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投资主体基本是政府,投资来源高度集中于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改革开放以来,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投资主体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的政府向包括政府、企业、银行、其他法人、个人在内的多元化主体的转变。

2.投融资方式。这是指投资主体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法、资金运用方式,具体包括资金的筹措方式、经营方式、回收方式、项目建设的组织方式、投资收益分配和投资风险的承担方式等。投资方式是由投资体制中投资主体的层次和结构决定的,与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经营方式的转变直接相关。

3.投融资的运行机制。主要是指投资活动从确定项目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所要遵循有基本原则、规范和程序,包括投资运行的目标、决策、动力、信息传递和运行的调节方式与手段,对投资活动的激励与约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是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投融资运行机制,规范投资行为和投资管理,使投资活动真正纳入正常运行和持续协调发展的轨道,从投资的宏观层面和微观项目上促进投资效益的提高。

4.投融资的宏观调控。这主要是指政府对投资主体的管理体系和方法。不同投资主体有不同的投资动机和行为特征。在投资领域中,单纯的市场调节不利于国家投资总量、结构、布局规划的实施,不利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因而必须建立科学的投融资宏观调控体系,运用各种不同职能的调控手段和机制,对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进行强有力的指导和调节,使投资活动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投融资体制的各个方面都不断地得到改革和发展。包括建国初期开始建立的计划投资管理体制以及1992年后建立的市场经济投资体制。从时期上说,改革和发展过程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前后两个大的时期。前一个时期以高度的计划性为主要特征,改革和发展的结果是不断使计划性进一步强化;后一个时期以计划向市场的转化为主要特征,改革和发展的结果是计划的成份越来越少,市场的成份越来越多。后一个时期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变化历程又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78至1987年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初步启动时期、1988至1991年的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时期、1992至1997年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攻坚时期、1998年至今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及成果初现时期。期间,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一系列的政策、办法,明确了投资主体分工,改革了投融资方式,拓宽和规范了投融资渠道,完善了宏观调控体系。

延伸阅读
  1. 如何审查项目投融资中外方资本的真实性
  2. 国有独资公司融资具体有哪些规定和要求?
  3. 互联网保险流动性风险的定义
  4. 年外汇管理将实施新规
  5. 律师业务范围

商业银行法热门知识

  1. 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营运资金额限制
  2. 征信机构禁止采集的个人信息有哪些
  3. 外部融资需求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
  4. 夫妻一方征信问题对购房贷款的影响
  5. 银行资产剥离的定义和类型
  6. 商业银行接管期限的延期问题
  7. 如何减轻税负、增加投资收益
商业银行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