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造假公章骗贷骗取贷款罪如何处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银行业法 > 商业银行法 > 商业银行设立法律知识

中介造假公章骗贷骗取贷款罪如何处罚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2-17

 
136286
不管是购买房子,或者是买车子找工作,都是有可能会找中介帮忙的,如果说中介方面私自的伪造公章来骗取贷款金额的话,这种情况如何进行处理?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介伪造公章骗贷行为

2017年3月27日,贷款中介公司被曝伪造公章骗取贷款,员工年薪百万

据报道,位于北京丰台区的xx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涉嫌通过伪造公章、合同、判决书等手段,帮助客户从银行骗取贷款并收取服务费。该公司及其员工从中获利颇丰,甚至有员工自曝年薪百万。

公司对员工行为作出回应

该公司法人柳xx表示,公司员工的刻假章、制作假材料等行为确实存在,但是这属于员工个人行为,并已对涉及的员工予以开除。他还表示,公司的员工都是兼职。丰台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

进一步调查和报道

报道记者再次探访该公司时,发现公司门敞开,部分员工仍在内部工作。面对记者的到访,工作人员态度警惕,并多次询问记者身份,并要求其离开。该公司法人代表柳xx称,他平时很少去公司,看到报道后才得知公司员工存在造假骗贷的行为,并已将相关员工开除。

贷款中介以欺骗手段骗取贷款的认定和处罚

骗取贷款罪的定义和法定刑

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骗取贷款罪的法定刑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如果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骗取贷款罪的主观和客观要件

骗取贷款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单位,客体是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客观方面是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

与其他相关罪名的区别和判断

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在客观方面都表现为使用欺骗手段骗取贷款,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非法占有目的,只能认定为骗取贷款罪。另外,骗取贷款罪与高利转贷罪在刑法中同条设置,两者在主观上都没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但在客观行为上存在一定相似性。如果行为人骗取贷款后再高利转贷给他人,其行为可能同时符合骗取贷款罪和高利转贷罪,最终选择适用哪一罪名,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违法所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损失等情节。

延伸阅读
  1. 合同诈骗罪和骗取贷款罪之间的区别
  2. 骗取购房贷款罪怎么判
  3. 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关系
  4. 银行债务可以个人背债吗
  5. 探讨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立案标准

商业银行法热门知识

  1. 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营运资金额限制
  2. 如何通过贷款购车
  3. 征信机构禁止采集的个人信息有哪些
  4. 信用卡逾期超过90天的法律后果
  5. 夫妻一方征信问题对购房贷款的影响
  6. 银行股权质押业务的监管审批程序
  7. 骗贷罪与诈骗罪的区别:理清法律界的脉络
商业银行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