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0-05-25
医疗纠纷是发生在医疗机构与病员及其近亲属在医疗过程中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争议,是求医者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因医务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合同终结后的权利义务发生的以损害赔偿为主要诉求的行为。
从这一定义不难看出医疗纠纷属于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是医患双方的民事权益之争。患者以挂号、意思表达或其状态(如危急病人)向医疗机构求诊为要约,医疗机构予以接受并为求医者进行治疗为承诺。可见,医患双方是一种契约关系,即医疗服务合同关系。
医疗活动是医方向社会提供的一种服务。将医患双方的关系定性为合同关系,并不排除医疗活动中的侵权行为。医疗服务的多样性、复杂性导致可能侵害求医者的生命权、健康权等人身权利。这样,医方不仅要承担合同的违约责任,还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请求权人可择其一而行使。
医疗纠纷应具备以下特点:
1.主体为医患双方。医疗纠纷是产生于医患之间的纠纷,其他人不能成为医疗纠纷的主体。如病人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不服或卫生局的处理决定不服,是卫生行政机关及鉴定机构理患者的纠纷,矛盾不在医患之间,不属于医疗纠纷的范畴。再如伤害案件的肇事者对医疗后果不满,要求医院与其共同承担赔偿责任的,严格地讲,也不是医患纠纷,若确实存在医疗过失并应该由医院承担责任,也必须为患者的名义提请处理。
2.客体为患者的人身仅主要是生命权或健康权。一般医疗纠纷都是以患方认为自己的生命权或健康受到了侵害为基础的。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经诊疗护理过程,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后果,或者感到理下不良后果的隐患,并且这种不良后果的产生被患方认为是由医方的过失所造成。当上述两点同时具备时,便产生了医疗纠纷。
在此讨论的不良后果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严重的可致病人死亡或残疾,轻者可出现功能障碍、增加痛苦、延长治疗时间等。例如,某胸部剌伤病人于县医院就诊,接诊医生以本院无胸外科为由,未对病人进行任何处置,强令病人转至较远的地区医院,结果病人死于转院途中,引起了医疗纠纷。再如,某儿科护士在为一小患儿扎输液针时,由于手法不够过硬,加之患儿哭闹,反复扎了七八次也没能成功,最后护士长起来方才扎入。结果造成患儿嗓子哭进沙哑,头皮小块瘀血,引起医疗纠纷。
无论哪一类医疗纠纷,后果都是显而易见的,对此医患多无争议。纠纷急端的焦点往往在于不良后果产生的原因。由于人体结构复杂且存在各体差异,疾病的发展也变化多端,在目前的医学科学水平上,有些不良后果是产生发展的自然转归,是医护人员竭尽全力也不能避免的;当然,由于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程度、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缺隐,致使病人出现不良后果的案件也比比皆是。产生医疗纠纷的关键是医患双方对不良后果的产生原因存有分歧。
3.存在于诊疗护理过程中。医疗纠纷必须是针对诊疗护理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而提出,除此之外的医患纠纷不属于医疗纠纷。例如,某产妇在市人民医院生一男孩。每天婴儿室的护士都按时用小车将新生儿送到病房喂食母乳。该产妇分娩后第三天,护士象往常一样将小车停在走廊里分别送新生儿到母亲的床边,当送完两个新生儿之后再回到小车旁,发现该产妇的孩子不见了。虽经多方积极寻找,但仍无下落。产妇要求医院承担责任,医院认为孩子被盗护士无法防范,也没有失职行为,拒不同意承担任何责任,因而产生了激烈的医患争纷。后诉至法院,才以医院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了结了此案。由于本案不是针对诊疗护理工作而产生,故不属于医疗纠纷。
通过对回顾分析,我们认为,在目前新的形势下,医疗纠纷的产生有其新的特点,已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严重问题。
患者以挂号、意思表达或其状态(如危急病人)向医疗机构求诊为要约,医疗机构予以接受并为求医者进行治疗为承诺。可见,医患双方是一种契约关系,即医疗服务合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