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1-17
当医患双方发生纠纷时,首先由当事科室负责人向患方进行解释和说明,并组织相关人员继续未完成的医疗活动。
如果需要医务部解决,患者及家属应首先递交书面报告,详细描述事件经过和对医疗行为的异议,并要求当事医务人员或科室负责人提交书面报告和相关材料。
医务部在收到患方书面申请后的1个工作日内对医疗事件进行调查,核实真相,并组织专家分析、讨论、明确事件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
如果患方同意医院对医疗事件的调查和分析意见,并愿意协商解决,双方可以签署和解协议书。
如果患方不同意医院对医疗事件的调查和分析意见,并不愿意协商解决,为避免矛盾激化,可以向卫生局行政部门寻求调解或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当发生突发性医疗纠纷时,当事科室负责人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阻止损害后果扩大,立即将患者的病案及有关原始资料送医务部封存保管。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案及有关资料。患者及家属不得抢夺病案。相关部门应协助接待家属,并妥善处理工作。
如果患者或其家属以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为由,寻衅滋事、扰乱正常医疗工作秩序,保卫科应及时通知公安部门协助解决。
如果患者方对处理意见不满意,可以向其宣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建议通过其他途径(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司法诉讼)解决。
医疗纠纷是医患之间产生的纠纷,其他人不能成为医疗纠纷的主体。例如,患者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果不满或卫生局的处理决定不满,属于卫生行政机关和鉴定机构与患者之间的纠纷,不属于医患纠纷的范畴。另外,如果伤害案件的肇事者对医疗后果不满,要求医院与其共同承担赔偿责任,严格来说,也不属于医患纠纷,若确实存在医疗过失并应该由医院承担责任,也必须以患者的名义提起诉讼。
一般情况下,医疗纠纷是以患方认为自己的生命权或健康权受到侵害为基础的。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经过诊疗护理过程后,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后果,或者感到存在不良后果的隐患,并且患方认为这种不良后果是由医方的过失所导致的。只有当上述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才会产生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必须是针对诊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后果而提出的,除此之外的医患纠纷不属于医疗纠纷的范畴。例如,某产妇在市人民医院生了一个男孩。每天婴儿室的护士都按时用小车将新生儿送到病房喂食母乳。该产妇分娩后的第三天,护士像往常一样将小车停在走廊上,分别将两个新生儿送到母亲床边,当送完两个新生儿之后再回到小车旁时,发现该产妇的孩子不见了。尽管经过多方积极寻找,但仍然没有找到。产妇要求医院承担责任,医院认为孩子被盗是护士无法防范的,也没有失职行为,拒绝承担任何责任,因此产生了激烈的医患争议。后来,该案件诉至法院,最终医院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解决了这起案件。由于该案件不是针对诊疗护理工作而产生的,所以不属于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