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06
医疗纠纷是指在具备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中,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当事人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但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所争议事实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己见。
医疗过错侵权纠纷可分为医疗事故赔偿纠纷和其他医疗赔偿纠纷。在医学会出具医疗事故结论后,根据法官的释明,可将诉讼请求变更为医疗事故赔偿。若鉴定结论不属于医疗事故,可直接适用《民法通则》有关损害赔偿的过错责任进行赔偿。若直接以医疗事故赔偿纠纷提起诉讼,鉴定结论出现不属于医疗事故时,医疗机构将不承担赔偿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患方起诉医疗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时,无需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这是医疗机构的责任。医疗机构必须通过申请医疗鉴定来证明其不存在医疗差错以及医疗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否则将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甚至败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因此,法院审理医疗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时,实行医疗机构举证责任倒置。
尽管法律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举证倒置责任,但患方不应认为自己无需承担任何举证责任。患方需要证明存在医疗侵权损害的基本事实,包括以下内容:
患方需要提供病历和收费单据等证据,这是证明医疗关系存在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证据。
一般通过医疗病历可以证明损害结果的存在,对于造成残疾的情况,还需要委托人身伤残等级鉴定并提交伤残鉴定报告。
患方还需要证明所主张的赔偿项目的合理性及具体数额。此外,根据“持有证据的人负有提交证据的义务”规则,患方有向法院或鉴定机构提交未建立门诊档案的门诊病历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