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1-26
股份制经济,又称为股份经济,是一种以入股方式将分散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伙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经济组织形式。其基本特征是将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将分散的使用权转化为集中的使用权。股份制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经历了几个社会历史阶段并采取了不同的具体形式。
在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自由民之间或手工业者之间以人、财、物各项要素为联合内容的合伙经营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在合伙内容、经营方式、分配办法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规范,更没有形成严格的股份分配制度,属于股份制的一种原始形式。到17世纪初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并发展,股份公司作为股份经济的特点出现。19世纪后半期,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结合,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达到高度社会化的程度,单个私人资本已经无法容纳社会化的生产力,于是以股份公司为主要形式的股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股份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以股份制企业为主要体现。股份制企业是由三人或三人以上的利益主体以集股经营的方式自愿结合而成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企业的主要特征包括发行股票作为股东入股的凭证,建立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具有风险承担责任,以及具有较强的动力机制。
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及其他证券,将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经营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19世纪后半期在世界资本主义各国广泛流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的主导形式。
首先,通过股份公司这种财产组织形式,不同形式、种类的资本可以组合在一起,实现资本集聚,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力量。其次,股份公司可以将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在一起,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共同推进生产力的发展进步。第三,股份公司可以将分散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生产力联合起来,形成集中的、高层次的、集约的社会生产力。第四,股份公司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实现产权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最后,股份公司形成了新的监督和激励运作机制,使投资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发挥所长,实现优化的企业决策和良好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