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有什么制度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有什么制度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11-27

 
133087

司法制度

回避制度

根据回避制度,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回避可能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判的法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同样地,上述人员如果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也应自行回避。

合议制度

根据合议制度,在除了简单的民事、经济案件和轻微的刑事案件外,其他案件由多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合议庭一般由三至七人组成,其中一人担任审判长。合议庭成员权利平等,在决定问题时,少数服从多数。

审判委员会制度

各级人民法院设立审判委员会,由院长、庭长和有经验的审判员参加,作为集体领导审判活动的组织形式。审判委员会的任务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决定重大或疑难案件以及其他有关审判工作问题。审判委员会由院长主持,实行民主集中制。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可以列席。审判委员会对具体案件作出的决定,合议庭必须执行。

两审终审制度

根据两审终审制度,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不服时,有权上诉。辩护人和被告人的近亲属在被告人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上诉。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刑事判决、裁定有错误时,应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这些上诉和抗诉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二审进行审理,其判决和裁定是终审的判决和裁定。

审判监督制度

判处死刑的案件必须经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法院授权的高级人民法院核准。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两年的案件也需要高级人民法院的核准。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必须提交本院审判委员会处理。经讨论决定后,可以进行再审。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或者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延伸阅读
  1. 累犯自首是否可作为累犯抵消的法律依据?
  2. 无偿代驾发生交通事故谁承担责任
  3.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4. 套现从犯量刑多久结案的
  5. 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与特定性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撤销判决及其适用情形
  2. 公安机关不作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3. 开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条件
  4.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5. 行政诉讼管辖的法律特征
  6. 行政诉讼改革:异被告地管辖的必要性
  7. 行政诉讼的证据性质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自诉案件的审理程序
  3. 集体合同的效力
  4. 劳动纠纷诉讼
  5.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6. 离婚时如何分割军人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
  7. 一房数卖,谁才是房屋主人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