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保证期间与共同保证中的期间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保证 > 共同保证法律知识

共同的保证期间与共同保证中的期间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1-09

 
13260
有关共同保证期间的内涵,我国《担保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均未进行明确的界定。就字面意义,存在两种理解:一种是指共同的保证期间,即所有保证人共同承诺对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该保证期间具有唯一性;另外一种是指共同保证中的保证期间,即共同保证中所有客观存在的保证期间,由于保证人承诺的保证期间有时会出现不同,就此意义上的共同保证期间表现存在多样性的可能。

共同保证的认知与形式要件

在我国对共同保证的认知中,学界普遍采纳的是形式共同保证说。根据这一说法,只要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对同一债务人的同一债务提供保证,就构成了共同保证的法律意义。换句话说,只要满足以下两个形式要件,就可以构成共同保证:1. 保证人为两人或两人以上;2. 对同一债务人的同一债务提供保证。

共同保证期间的司法认定问题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采用形式共同保证说会面临多个保证期间的冲突与抉择问题。具体来说,司法界需要确定共同保证期间是指某一个保证人的保证期间、所有保证人共同承诺的保证期间、共同保证中最长的保证期间,还是各个保证人未作约定时重合的期间。共同保证期间的认定对于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共同保证人摆脱共同保证责任、保证人向另一保证人行使追偿权都非常重要。

保证合同的内容要求

作为一种民事行为,保证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根据《担保法》第十五条的规定:1. 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和数额;2.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3. 保证的方式;4. 保证担保的范围;5. 保证的期间;6. 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如果保证合同不完全具备上述内容,可以进行补正。

形式共同保证说的局限性

立法以一人保证为模板设计保证合同,但学界在理解共同保证时固守形式共同保证说,忽视了共同保证合同中当事人对保证内容的个性化约定,推定其他内容的一致性。这与意思自治原则相违背,并且在实践中会给债权人选择参照标准带来问题,例如依据共同保证中一保证人与债权人的约定或选择各保证人中对债权人最有利的保证内容来决定所有共同保证人执行的内容。因此,应当采用实质共同保证的方式,要求共同保证人就保证期间达成共同、一致的保证合意。

共同保证期间的差异性

通常情况下,共同保证人对保证期间的约定是相同的。然而,在现实中,也存在每个保证人对债权人承诺的保证期间长短不一的情况,尤其是无意思联络所形成的共同保证。我们认为,在共同保证中,共同保证人的保证期间可能与个体保证人的保证期间存在差异。如果不考虑共同保证期间与个体保证期间的差异,将会损害善意保证人的利益,产生不正义的现象。

共同保证期间冲突的解决

假设根据形式共同保证说成立的共同保证中有A、B、C三个保证人,A承诺的保证期间为3个月,B的保证期间为6个月,C的保证期间为1年,那么哪个时间才是共同保证期间,3个月、6个月还是1年?这就出现了共同保证期间与个体保证期间冲突的情况。保证期间是指根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超过该期间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和债务人享有保证人的利益,保证人在保证合同中享有保证期间的利益,一旦保证期间届满,保证人有权拒绝履行保证责任。保证期间的设立基于诚信原则,旨在平衡债权人、债务人和保证人三方的利益,帮助保证人摆脱长期保证债务的困境,并督促债权人积极行使权利。

延伸阅读
  1. 发生共同海损后怎样才能尽快提货
  2. 保证期间已过起诉还有用吗
  3. 个人担保协议怎么写
  4. 买房交定金需要注意什么
  5. 续贷共同还款人和担保人要签名吗

保证热门知识

  1. 债务人转移财产保证人能否起诉
  2. 保证人需要什么条件
  3. 保证人死亡后继承人需要承担保证义务吗
  4. 保证人起诉债务人配偶可以吗
  5. 债权人仅起诉保证人可以吗
  6. 保证人起诉债权人的情形
  7. 借款担保人的保证责任怎么认定
保证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虚拟卡在线销售合同范本
  2. 机动车辆质押借款合同范本
  3.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范本
  4. 最高额保证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