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3 更新时间:2024-04-18
原告就被告原则是指被告在哪个法院辖区,原告就应当到哪个法院起诉,案件就归该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这一原则的适用有利于法院送达法律文书,节约诉讼成本、缩短诉讼周期,也有利于最终的执行。对于大多数民事案件,法律没有特殊规定的,都适用原告就被告的原则。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条第1款的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这里被告的住所地,根据《民法通则》第15条的规定,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这里的户籍,应以向户籍管理机关登记的正式户口为准,是指长期户口,而不是临时户口。长期户口登记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公民的住所地。因而,当公民的住所地与其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时,只有被告的住所地人民法院才对案件有管辖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流动越来越频繁,不少公民长期离开住所地,其主要活动地点并不在住所地。对此,《民法通则》第15条规定其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条的规定,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地方。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是同一地方,而必须是住所地以外的另一个地方。住所地如果与经常居住地相重合,为同一地方,则称为住所地,不能成为经常居住地。
公民在另一地方必须居住1年以上,时间的起止期限,是从离开住所地开始,至起诉时止。不足1年的,不属于经常居住地。居住1年以上的时间,必须是连续居住,如果在一个地方居住不到1年,到另外一个地方居住也不到1年,加起来,虽然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但由于不是在一个地方连续居住1年以上,因此也不能算作经常居住地。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公民起诉时仍然居住的地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对“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做了以下补充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