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就被告原则的适用事由有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管辖法律知识

原告就被告原则的适用事由有哪些

点击数:33 更新时间:2024-04-18

 
132225

原告就被告原则的适用范围和意义

原告就被告原则是指被告在哪个法院辖区,原告就应当到哪个法院起诉,案件就归该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这一原则的适用有利于法院送达法律文书,节约诉讼成本、缩短诉讼周期,也有利于最终的执行。对于大多数民事案件,法律没有特殊规定的,都适用原告就被告的原则。

被告住所地的界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条第1款的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这里被告的住所地,根据《民法通则》第15条的规定,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这里的户籍,应以向户籍管理机关登记的正式户口为准,是指长期户口,而不是临时户口。长期户口登记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公民的住所地。因而,当公民的住所地与其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时,只有被告的住所地人民法院才对案件有管辖权。

经常居住地的界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流动越来越频繁,不少公民长期离开住所地,其主要活动地点并不在住所地。对此,《民法通则》第15条规定其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条的规定,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地方。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是同一地方,而必须是住所地以外的另一个地方。住所地如果与经常居住地相重合,为同一地方,则称为住所地,不能成为经常居住地。

经常居住地的要件和起止期限

公民在另一地方必须居住1年以上,时间的起止期限,是从离开住所地开始,至起诉时止。不足1年的,不属于经常居住地。居住1年以上的时间,必须是连续居住,如果在一个地方居住不到1年,到另外一个地方居住也不到1年,加起来,虽然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但由于不是在一个地方连续居住1年以上,因此也不能算作经常居住地。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公民起诉时仍然居住的地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补充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对“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做了以下补充规定:

  1. 双方均被注销城镇户口的,由被告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 当事人的户籍迁出后尚未落户,有经常居住地的,又该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户籍迁出不足1年的,尤其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超过1年的,由其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3. 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1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或被劳动教养地人民法院管辖。
延伸阅读
  1. 离婚后分割财产男方不给钱该怎么处理
  2. 婚外情被抓起诉离婚有什么好处
  3. 被离婚威胁而无法见孩子?寻求法律援助的步骤
  4. 地域管辖权:解读法律界的重要原则
  5. 损害赔偿案件中的赔偿范围及相关规定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合议庭组成有什么要求
  2. 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怎么进行
  3. 某地桥面下沉一年,该地政府不作为怎么办
  4. 派出所行政不作为怎么办
  5. 行政官司二审被撤诉后如何维权
  6. 行政诉讼二审有新证据怎么处理
  7. 对火灾原因认定结论能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呢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企业借贷纠纷
  3. 什么是合同违约
  4.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5. 因胁迫订立的合同
  6. 结婚需要的条件和具体手续流程
  7. 遗产应如何进行分配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最新经销商合作协议范本
  3.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
  4. 居间买卖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