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8-10
根据《公证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经过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由于公证具有法定的证据效力,人民法院及政府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都乐于采纳公证书。
如果需要推翻经过公证的抚养证明,有两种方法可以采取。首先,双方可以再次协商,重新制作一份公证。其次,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确认公证书无效的诉讼,但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承担举证责任。
对于抚养公证,由于当事人对被抚养的孩子有特定的人身利益,公证处的公证人员根据《公证程序规则》的规定,应当要求双方亲自到公证处申请办理公证手续,不得委托他人办理。如果当初的公证在这方面存在瑕疵,你可以主张公证无效,否则很难推翻抚养公证的效力。
当然,如果情况发生了变化,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可以提出抚养权或抚养费方面的变更要求。因此,虽然推翻以前的公证可能性较小,但可以主张情况发生了变化,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变更,这在法律上是可以的。
抚养是指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长辈对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晚辈的抚育、教养。抚养具有以下属性:
抚养义务从子女出生时开始,直到子女达到成年年龄或具有独立生活能力为止,父母均责无旁贷地承担抚养义务。
抚养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精心关怀、照料子女,为子女营造安全、健康、幸福的生活条件和氛围,确保子女的生命权、健康权、生存权;提供子女所需的一切生活费用,为子女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经济保障;提供子女教育、学习费用,保证子女充分享受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为培养和提供子女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技能创造条件;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正确的方法教育子女,使生活抚养与家庭教育有机统一起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作为生活保持义务,是无条件的。子女一旦出生,父母无论经济条件、劳动能力如何,也无论是否愿意,均必须依法承担抚养义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然是强制义务,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然而,对于少数自私自利、生而不养、公然背离道义责任和法律义务的人,必须动用社会公力,强制其履行抚养义务,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在确定抚养权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般情况下,两周岁以下的子女随母方生活。但如果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或者母方有抚养条件但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可考虑让子女随父方生活。双方可以协商并达成一致,或者根据法院的判决确定子女的生活安排。
对于两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一方如果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或者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或者一方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或者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可以优先考虑让该方抚养子女。然而,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也可以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在确定抚养权时,应充分考虑子女的意见。
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如果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可以予以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