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09-2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应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与之同级的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进行执行。
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如果公证债权文书存在错误,人民法院将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见,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包括仲裁裁决书和公证债权文书。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的规定,规范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的公证和执行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发布了相关通知。
通知中规定,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应满足以下条件:债权文书具有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的内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债权文书有关给付内容无疑义;债权文书中载明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义务时,债务人愿意接受依法强制执行的承诺。
通知还明确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的范围,包括借款合同、借用合同、无财产担保的租赁合同、赊欠货物的债权文书、各种借据、欠单、还款(物)协议、以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学费、赔(补)偿金为内容的协议,以及符合条件的其他债权文书。
通知还规定了公证机关在办理符合条件和范围的合同、协议、借据、欠单等债权文书公证时应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对于未经公证的符合规定的债权文书,在履行过程中,债权人申请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时,公证机关必须征求债务人的意见。如债务人同意公证并愿意接受强制执行,公证机关可以依法赋予该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
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时,债权人可以向原公证机关申请执行证书。
债权人凭原公证书及执行证书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接到申请执行书后,应当依法按规定程序办理。必要时,可以向公证机关调阅公证卷宗,公证机关应当提供。案件执行完毕后,人民法院应在十五日内将公证卷宗附结案通知退回公证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之前发布的相关通知被本通知废止。
目前,强制执行公证的范围仍在探索中。《联合通知》列举了无争议事项,并规定了“符合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条件的其他债权文书”。在实践中,对于是否包括借款合同等主合同的担保合同(包括第三方担保合同和债务人提供的担保合同),存在一定争议。对于保证合同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实践中基本上不存在异议。然而,对于抵(质)押担保合同是否可以办理强制执行公证以及强制执行公证的效力,存在争议。本文结合公证机构和法院实践对此进行了说明。
在理论上,对于抵(质)押合同是否为“债权文书”存在争议。认为抵质押本身不是债权而是担保物权,抵押合同不属于债权文书范围,抵押权不能通过非诉讼程序实现。然而,在司法部《抵押贷款合同公证程序细则》中,明确规定了借款人违约时,贷款人可以申请公证机关出具强制执行证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借款人的抵押财产。此外,该细则还规定了以第三人所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提供抵押担保的抵押贷款合同公证应参照该细则办理。这一规定基本上解决了抵押合同能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争议。
需要注意的是,《物权法》明确规定了物权担保合同依附于主合同,当事人不能通过协议排除法律规定。在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主合同和抵(质)押合同的关系是主从关系,抵(质)押合同不具有独立性。因此,债权人和抵(质)押人申请办理强制执行公证时,不能仅就抵(质)押合同办理,应该同时办理相应的主合同公证,而不应分开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