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执行力公证仲裁是怎样的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6-17
从法律效力上来说,公证书的法律效力不同于法律规范所产生的法律效力。法律规范的法律效力是一种抽象的效力,是国家运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效果,它来源于国家权力机关制作的法律文件,作用的对象是非特定的。那么强制执行力公证仲裁是怎样的?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讲解。
强制执行力公证仲裁
一、公证债权文书与诉权的关系
公证处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后,是否意味着债权人必须放弃诉权呢?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12月20日公布的《青海省西宁市花园南街房管所等与中国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营业部等借款担保合同纠纷上诉案》中明确表示,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是公证证明文书,债权人可以凭债权文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并不排斥债权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并不剥夺债权人行使诉权的权利。然而,西北政法学院民事诉讼法教研室的董*谋先生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具有排斥另行诉讼的法定效果。他的理由有三点:1. 公证机关赋予的强制执行效力可以作为执行根据。债权人通过公证程序获得了执行根据,因此不能再寻求诉讼程序取得执行根据。2. 如果债权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定申请执行期间内未申请强制执行,这意味着债权人放弃了自己的权利,而法律也不再保护债权人的权利。债权人不能通过诉讼程序重新确认公证机关已经确认的债权。3. 从法学原理上讲,当事人申请公证机关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时,是以放弃诉权为前提条件的。因为诉讼的目的是通过审判程序来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并取得执行根据。公证机关赋予债权文书的强制执行效力就是对债权的一种国家确认,它本身就是一种执行根据。因此,当事人不能在同一实体法律关系上设立两个程序法上的效力。公证机关赋予债权文书的强制执行力必然排斥诉权的行使。
二、公证债权文书的强制执行效力
对于上述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定论。然而,今年全国公证员协会组织编辑的公证员岗前业务培训和业务考核的基本教材《公证员入门》明确指出,公证机构在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时,应明确约定不再适用诉讼或仲裁解决争议等条款。这表明在公证界的决策层已经在理论上达成了共识,并要求在实务中按照这一原则操作。因此,公证处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后,债权人需要放弃诉权。这一观点在公证界已经得到认可,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诉权是指当事人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以保护其民事权益的权利。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基本权利,也是进行诉讼活动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