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对劳动规章制度制定和公示的举证责任和举证的技巧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公证法 > 公证效力法律知识

用人单位对劳动规章制度制定和公示的举证责任和举证的技巧

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24-07-28

 
131838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四)劳动规章制度举证的技巧和方法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公示,有一个举证责任的问题。那么,怎样来做好劳动规章制度制定和公示的证据保留工作呢?这里提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1、劳动规章制度制定和修改应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并保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协商的相关书面证据。从法律规定看,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流程为: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公示告知。为此,用人单位在制定和修改规章制度时,必须进行平等协商程序,并务必要留好记录,保存好相关证据,如会议纪要、讨论情况和经过、张贴公告的记录等。因为一旦劳资双方在劳动规章制度效力问题上发生争议,用人单位需要举证证明其规章制度是经过平等协商程序且曾向劳动者公示、告知,如果用人单位不事先保留相应证据,就无法证明相应的内容。2、严格履行“公示程序”,在规章制度公示或告知时选择易于举证的公示或告知方式,并保留已公示或告知的书面证据。规章制度是否向劳动者公示直接决定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胜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及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规章制度只有向劳动者公示才对劳动者产生约束力。司法实践中劳动者往往以其不知道规章制度的内容为由主张规章制度未公示,用人单位也往往无法提供已经公示的证据,很多单位本应该胜诉的案件最终败诉问题往往就出在这里,员工的违纪行为本已经达到了规章制度中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条件,但是员工称不知道有这个制度,单位也无法证明曾向员工公示的证据,最终导致案件败诉。规章制度如何公示才更有利于今后在仲裁庭或法庭举证?规章制度公示与告知的方法与技巧:(1)员工手册发放(要有员工签领确认);(2)内部培训法(注意一定要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培训内容、与会人员签到);(3)劳动合同约定法;(4)考试法(开卷或闭卷,保留试卷);(5)传阅法(保留员工签名);(6)入职登记表声明条款(保存有员工签名的登记表);(7)意见征询法(保留员工意见的签名和书面资料)。尽量避免如下公示方法:(1)网站公布;(2)电子邮件告知;(3)公告栏,宣传栏张贴。从举证角度考虑,不推荐网站公布法、电子邮件通知法、公告栏张贴法,因为这三种公示方式都不易于举证。3、对于已经存在的劳动规章制度进行合法性审查,从内容和程序两个方面加以补正。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进行修订或删除,甚至推倒重来,并重新履行法定程序,以使其具有法律效力。用人单位对劳动规章制度制定和公示的举证责任和举证的技巧

劳动规章制度的举证责任及方法

一、劳动规章制度的举证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公示过程中,用人单位需要承担举证责任。

二、劳动规章制度的举证方法

为了做好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公示的证据保留工作,以下提供一些建议供参考:

1. 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并保留相关书面证据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流程为: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公示告知。因此,用人单位在制定和修改规章制度时,必须进行平等协商程序,并留好记录,保存相关证据,如会议纪要、讨论情况和经过、张贴公告的记录等。只有事先保留相应证据,用人单位才能证明其规章制度是经过平等协商程序且曾向劳动者公示、告知。

2. 严格履行“公示程序”,选择易于举证的公示方式,并保留书面证据

规章制度只有向劳动者公示才对劳动者产生约束力。因此,在规章制度公示或告知时,用人单位应选择易于举证的公示方式,并保留已公示或告知的书面证据。推荐的公示方式包括员工手册发放(要有员工签领确认)、内部培训、劳动合同约定、考试、传阅、入职登记表声明条款、意见征询等。尽量避免使用网站公布、电子邮件告知、公告栏张贴等不易于举证的公示方式。

三、合法性审查和补正

对于已经存在的劳动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进行合法性审查,从内容和程序两个方面加以补正。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规章制度,需要进行修订或删除,并重新履行法定程序,以使其具有法律效力。通过以上方法,用人单位能够更好地履行劳动规章制度的举证责任,并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延伸阅读
  1. 一、劳动合同续订条件及程序
  2. 党员干部无故旷工警告处分
  3.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4. 公司向员工要求赔偿工作失误的合法性
  5. 如何判定严重失职行为

公证法热门知识

  1. 公证处的介绍
  2. 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公证的概念和特征
  3. 最新房屋强制执行公证效力的法律意义
  4. 公证的法律效力及其价值
  5. 公证债权文书的强制执行问题
  6. 移动公证:电子证据的法律作用和功能
  7. 买房公证的法律效力
公证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