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11-24
公证书作为一种可靠的证据,具有证明公证对象真实、合法的能力,可以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公证机关作为国家的司法证明机关,在公证过程中进行认真全面的调查、核实,出具的公证书具有无可争议的法律证明力,可以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直接使用。
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无需经过诉讼程序。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18条规定,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公证的强制执行效力有利于迅速解决债务人不履行义务的问题,避免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特定的法律行为只有经过公证证明才能成立并产生法律效力。根据我国《收养法》第15条第4款规定,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除法律规定外,根据国际惯例或当事人约定必须采用公证形式的,当事人要使其行为受到法律保护,也必须办理公证。例如,经济合同的当事人约定该合同经公证后生效,则这份合同不经公证机关公证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申请是指公民、法人向公证机关提出办理公证的请求的行为。公民、法人向公证机关提出的公证申请标着公证活动的开始。申请人应当向公证处提出申请,并填写公证申请表。申请人还应当提交身份证明、法人资格证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
受理是指公证处接受公民、法人的公证申请,并同意给予办理的行为。受理标志着公证处公证行为的开始。符合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予受理。公证处受理后,要在公证登记簿上登记,公证事项的承办人应制作受理通知单发给当事人,收取公证费,并开始建立公证卷宗。公证处还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帮助起草、修改、拟定法律文书。
公证审查是指公证处对当事人申请公证的事项及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进行的调查、核实工作。
出具公证书是指公证处根据审查的结果,对符合公证条件的事项,按照法定程序审批、制作、出具、送达公证书的活动。